-6.8%!中国GDP首次单季负增长 网友评论炸了

4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就业形势等一系列一季度重磅经济数据。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GDP同比下降6.8%,核心CPI上涨1.3%,新增就业229万

毛盛勇介绍,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国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CPI指数: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其中,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涨幅比2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一季度,城市上涨4.6%,农村上涨5.9%。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4.9%,衣着上涨0.2%,居住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2%,交通和通信下降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9%。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鲜菜价格上涨9.0%,由2月份的上涨10.9%转为3月份下降0.1%;猪肉价格上涨122.5%,其中3月份上涨116.4%,比2月份回落18.8个百分点。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PPI 指数:

毛盛勇介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0%,同比降幅比1-2月份扩大1.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8%。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下降12.0%,降幅比1-2月份收窄5.6个百分点。

投资活动: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10.6、6.3和8.6个百分点。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下降26.3%;商品房销售额20365亿元,下降24.7%,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13.6和11.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6.05%。

进出口: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

其中,3月份进出口总额24459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1-2月份收窄8.7个百分点。出口12927亿元,下降3.5%;进口11532亿元,增长2.4%,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增长4.0%。

一季度,出口33363亿元,下降11.4%;进口32380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83亿元。

就业形势: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

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

3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8小时,比上月增加4.6小时。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2251万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名义收入增加实际收入减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略有缩小。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名义增长0.5%,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名义增长0.9%,实际下降4.7%。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5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109元,下降0.7%。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如何理解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是我们也看到,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 毛盛勇表示,同时也要看到,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是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较好保障,社会大局是稳定的。

毛盛勇指出,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有几个突出特点:第一,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第二,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第三,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第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第五,回升的态势有望延续。

就备受关注的就业数据而言,"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毛盛勇指出,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就业形势总体是平稳的。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比2月份降低了0.3%。25到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调查失业率是5.4%,比上月降低了0.2%。

毛盛勇强调,在疫情防控期间,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包括配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特别是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还逆势增长。

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6%。

毛盛勇指出,经济回升的态势还有望延续。

从用电量指标来看,3月份用电量降幅比2月份明显收窄, 3月末全社会的发电量开始持平和转正。目前来看,4月上旬全社会的发电量保持正增长。

此外,国家统计局5000万元以上投资入库项目,一季度是11477个,比上年同期还增加了144个。3月份挖掘机销售同比增长了11.6%。

进出口方面,3月份进出口形势也比1-2月份明显改善,从3月份来看上中下旬环比逐渐改善。4月上旬进出口的形势比3月份进一步有所改善。

"特别是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帮扶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帮助推进复工复产的政策举措,在不断显效。"毛盛勇说,"下一步,我们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相机推出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可以预计,下一阶段经济会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

二季度会成为增长拐点吗?

一季度数据反映出,新冠疫情对经济还是产生了较大影响,二季度是否能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拐点?

毛盛勇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当前国际疫情蔓延的态势以及当前全球经济的表现,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进行大幅度下调,预计全球经济今年下降3%,中国增长1.2%,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预计为正增长的国家之一。此外,IMF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9.2%。

"今年和明年如果平均起来,应该在5%以上,或者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影响带来一些损失,一些经济活动被压抑,可能会在明年更好地释放出来。"毛盛勇说。

在他看来,二季度将明显好于一季度。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来看,3月份比1-2月份明显改善。3月份这种改善的势头应该是能够延续下去,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表现会更好。

"如果全球疫情控制比较好,下半年应该会比上半年更好。我们的目标就是力促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 毛盛勇表示。

因疫情影响,有声音建议取消今年GDP增速目标,对于今年是否会下调经济运行目标的问题,毛盛勇表示,按照惯例,中国每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社会公布。为有效防控疫情,今年两会推迟,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情况。

消费将企稳回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3841亿元,下降15.6%。

毛盛勇分析指出,从一季度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还比较大。但是,从3月份来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都在推进,3月份市场销售情况比1-2月份降幅明显收窄了,但是整个一季度还呈下降态势。从下一阶段来看,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前期压抑的一些消费行为后阶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补,消费会逐步企稳回升。

此前,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已有7个省20多个地市组织发放了多种形式的消费券,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

各地发放消费券的举措,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毛盛勇表示,从浙江、江苏等地来看,推出消费券政策以后,对扩大当地居民消费、促进市场活跃还是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此外,他指出,从下一步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一定要更好地推动内需增长。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在扩大内需方面,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有效投资,另一方面要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的消费潜力是比较大的,只不过这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的外出活动有所减少。下一阶段,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出来,比如新型消费形态增长更快,互联网消费形势增长更好。"他表示。

数据发布后,网友们这样看……

-6.8%!这是中国自1992年公布季度GDP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对于29年间的首次负增长,包括网友在内的各界舆论,出人意料的表达了理解和理性,甚至乐观。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评论。

@墨池:客观,详实,心里有底。

@Mr Gong Zheng:受疫情影响,GDP必然会下降,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是不可避免的。

@Sean_Ma_Shiro:抗疫艰苦,经济受到波及是预想之中,一时的下降在所难免,但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从未言败,大多数人都没有丧失发奋图强的活力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CN:中国短平快地控制了疫情,可能损失了一些经济数据,但每个人都是国家建设的贡献者,儿童是未来,成年的人则是骨干力量,老人可以发挥余热。

@平凡的白日梦啊:全球疫情的大势下,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渐复苏,已经很了不起了。此外,国内目前疫情稳定向好,这就是本年度政府向全国广大人民交的最好答卷,加油,中国!

@先锋:客观分析形势,正确面对现实。克服暂时困难,保持发展趋势。

@po照bot:在2月的时候大家都停工停产,肯定会有点降的,现在大量复产了,肯定会好起来的,加油!

@城南月涌:经济暂时下跌不要紧的 保住了全国人民的安全健康就一定会重振旗鼓迎头赶上的!

@王磊:只要餐馆景点道路放开了,分分钟给你挤爆。

@黄某某:"用老百姓的话来说,长痛不如短痛。虽然全面抗击疫情给一季度各个产业带了较大损失,GDP不好看,但是不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现在就会像西方某国"病入膏肓",整个医疗系统陷入瘫痪。"

@元宝山上一颗星:疫情造成的影响,已经客观存在。当前,最需要的是振奋精神,提增信心,唯有面对现实,才能奋力赶超!

@果果果:国家有难,与国同当,二季度撸起袖子加油干!

@佳:重要的还是改革,怎样挖掘国内消费能力才是重点,让老百姓敢花钱,愿意花钱,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再大一点。

@武国文: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大的冲击并不奇怪。不过中国经济的体量大,韧性好、政策工具足。相信通过后续地努力,中国经济还是能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