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 喜获“辽宁工人先锋号”殊荣

辽宁工人先锋号

致敬英雄 表彰模范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润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人员的初心和使命。急诊科(发热门诊)成为与疫情短兵相刃的“前线阵地”,这里的医务人员临危不惧,枕戈待旦、勇往直前,24小时坚守,全力以赴为护佑山城人民安康构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闻令而动,冲锋一线是义不容辞的选择

疫情来势汹汹,2020年1月20日,华润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快速启动发热门诊,全力抗击疫情。急诊科听从医院统一指挥,坚决贯彻落实医院决策部署,全体取消春节休假安排,急诊科主任兼发热门诊主任吕德权、急诊科护士长兼发热门诊护士长孙继萍带头冲在最前面,带领团队进入“战时”状态。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抽调选派医护骨干进驻发热门诊,专业抗疫团队迅速集结组建:曾参加过2005年黑山禽流感阻击战、赴青海医疗支援的呼吸专业骨干医生李占东、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护理标兵关薇、市护理技能竞赛状元“最美护士”丁文华等30余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医生袁晓艳主动申请暂停进修返回医院,医生毕波、护士卢正旭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公婆,郭谦慧幼小的女儿高烧还在治疗……大疫当前,他们把个人的一切都放在身后,火线到岗。从物质准备、病区划分到消毒隔离,从职责制度、工作流程到规范运作,科室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实战中加速融合。在这些医护人员请战书上,写着最挚朴动人的语言:“我有16年党龄,31年护理经验”、“我有抗击流感疫情的工作经验”、“我有临床专业优势”、“职责所在,义不容辞”……请战书上密麻麻的名字背后,是大家共同的誓言和心声:“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面对疫情,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上!”急诊科张颐华护士长、护士金珊积极响应驰援湖北号召,作为第一批志愿请战人员,于1月26日随辽宁省医疗队奔赴武汉主战场。



超负荷工作,把好疫情防控重要关口

“有没有咳嗽?有没有去过武汉及周边地区?”本钢总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是战疫的最前线,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卡紧张工作,对每位来诊患者都需要详细询问旅居史,细致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身份证、电话、家庭住址,甚至亲属朋友,左邻右舍情况都得问一问,事无巨细,所有小事对“侦察员”来说都马虎不得,类似的场景,每天都会重复上演。1月23日我市一例患者确诊后,引起了恐疫潮,大量的市民涌入医院就诊,急诊科(发热门诊)工作量剧增,咨询电话不断。风险是未知的,更意味着每时每刻有可能会与新型冠状病毒近距离接触,预检分诊人员在依据新型冠状毒防治规范进行初筛引导就诊的同时,还要为来诊患者做大量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就诊人群的焦虑恐惧。他们每天都口干舌燥,防护服穿脱不易,为不影响工作,有时一天不敢喝水,争取做到一个班次一套防护服。进入发热门诊后医护人员还要对可疑病例进行详细问诊、记录病史,完善新冠相关检查,监测体温、采血,制订周密诊治计划,从早忙到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遗漏。尽管工作责任重,风险高、强度大,但急诊科(发热门诊)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超负荷工作,没有人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人因此退缩,没有一人缺岗或请假。发热门诊临时负责人李占东,从1月24日起他以院为家,每天24小时奋战在发热门诊一线,连续31天没有回过家,每天时间表被工作排满,诊治患者、开会、会诊,带领大家学习各版新冠诊疗方案,跟进患者病情,研究个性化诊疗方案,经常工作到很晚,爱人和儿子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见到他。战疫中勇敢担当、坚毅如钢的男人,在听到儿子问他累不累?妻子说等他回家给他做好吃的时,却满怀柔情与歉疚,他说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最强大的后盾。急诊科(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但只因身着白衣,肩负重任,一旦投入工作,他们就变成了最勇敢的战士。



齐心协力,用爱心和责任抗击疫魔

随着疫情形势严峻,发热门诊成为接诊任务最重的地方,每一个通过分诊送来的患者都“不安全”,他们需要帮助,需要专业的救治和心理关爱。疫情发生以来,全体医护人员在这里24小时轮班值守,夜以继日奋战,既要确保发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妥当的诊疗处置,又不能遗漏一点蛛丝马迹让病毒有机可乘。这里的10名医生经层层选拔,临床经验丰富,熟练掌握诊疗指南等各种规范,他们耐心细致,态度和蔼,能精准施治每一位患者;20名护理人员囊括院内精英骨干,业务素质高、技术精湛,承担起病区全面防护隔离消杀和护理员、保洁员工作,她们用自己的专业筑成坚固的盾牌。火线上这支紧密团结的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为了争取更多的诊疗时间,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减少物资消耗,他们时常六七个小时不喝水,不吃东西甚至穿着尿不湿上岗;眼罩容易起雾,写病历或看报告总是模糊,让人难受着急;长时间的防护用具密闭压迫导致呼吸不畅,脸上闷出疹子、压出红色印痕,耳后勒出水泡;经常性手部消毒,双手出现无数细小血痕,然而所有不适在面对病人,都被抛之脑后了。

难忘一例例患者救治,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许多情景犹在眼前。2月4日,一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家属心绞痛发作转入发热门诊,医护团队团结协作、积极救治,密切观测生命指标及病情变化,一直忙碌到凌晨,直至患者病情缓解、转危为安;2月12日一位发热的血液病患者病情危重来诊,留观第二日,突发病情变化,李占东、袁晓艳等医护人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冒着高危险性,全力施救,赢得家属的尊敬和感激。每次一场硬仗之后,医护人员都一身疲惫,却无怨无悔。正是这些白衣战士直面挑战、迎疫而上,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与疫魔抗争的生命防线。



冲锋在前,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组织号召,党员立行。“非常时期我自愿到抗疫一线工作,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党员,我先上”、“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铿锵誓言在医院一线回响,在这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模范先进性。

在急诊科主任兼发热门诊主任吕德权的时间观念里,从接到抗疫任务的那天起就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他既担负着发热门诊的管理工作、竭力解决沟通一线遇到的棘手问题,又要身先士卒做好急诊科常态医疗诊治,工作起来经常连轴转,有时彻夜不眠,父母年迈多病、妻子怀孕都正需要他照顾,他一个人默默抗下所有。他说:“压力大,担子重,此刻守好门诊防控这一关就是我做为一名党员的最大责任。”

急诊科护士长兼发热门诊护士长孙继萍挺身冲刺在最前沿,从发热门诊组建初期只有7个房间的病区,发展到目前完成3区2通道的标准病房改造,每一件事她都亲力亲为,从完善制度、规范流程、防护消杀、人员培训,到病区的设备的维护、标识定位,她都认真的检查与落实,绝不流于形式,每个工作细节中都饱含着她的心血。

医学博士郭洪涛主任以己所学,尽己全力,精心治疗患者,为方便患者还从家里带来电子血压计、指尖血氧仪、电子体温枪,用贴心的行动温暖着每一个人;关薇、丁文华两名护士长,抢着承担最苦最累的工作,尽力关心保护好战友的安全,在遇到鼻咽拭子采集、有创操作、核酸监测这些高风险的工作时,她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栾甡、尹佳钰大年三十舍弃与家人团聚在岗值守,快速吃了最简单的一次年夜饭,便马上投入到新的战斗去;护士杨香云在工作特殊需要时,积极担当,主动白班连夜班;护士王雪涛,左眼意外受伤,可是仍执着坚守岗位,没请过一天假,她发挥所长,以自己感染病房的宝贵工作经验,为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护士付晓莉一直工作在一线,与儿子分隔22天后才第一次见面,因为没有社区通行证只能隔着栅栏摸摸孩子的小手;经过发热门诊的历练,90后吕梦如、丁雪琪——这些平时花朵一样的“美小护”,在党员同志的带领影响下,仿佛一夜长大、成熟了起来,眼中少了紧张,增加了淡定与从容。

党旗飘扬,更显医者仁心。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想家、想父母、想孩子,但他们更想赶紧打赢这场抗疫之战,想让更多的家庭平安团圆,“这是我们的战场,疫情不退我们绝不退缩”这就是他们作出的坚定回答,他们对控制本溪地区疫情扩散蔓延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有一种奉献叫做坚守,有一种行动叫做忠诚。华润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全体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考验面前,坚持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责任担当、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仍在继续,他们将一如既往在医院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坚守诊疗诊治的第一道防线,做到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守护山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