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说泉——乾元重宝中的“南方类”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12月,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成都避难,太子李亨逃朔方,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这场安史之乱至公元763年2月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由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平息,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安史之乱对其以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唐肃宗在安史之乱之际,为筹措军费,填补财政亏空,铸造了乾元重宝当十、当五十虚值大钱以及乾元小平钱。乾元重宝钱自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开始铸行,到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铸期仅短短五年时间,因此造成了乾元重宝的版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某些版别在一些地区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例如西域乾元重宝、四川地区的俯元以及云雀等。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乾元大类是乾元重宝南方类。目前此类铸币并没有典型的乾元坑口,大多都是零散的夹杂于南坑现世的唐宋钱之中,而且同时也混杂着普通的唐铸乾元重宝,因此对于这类铸币的准确定性相对较难。而对于一些乾元版别是否属于南方类仅仅出于本人这些年挑钱经验以及一些玩家朋友的共识,因此难免会有很大的误差,可能会造成误解,但聊胜于无,可备一说。理不辨不明,若能引起大家的讨论,本人也倍感欣慰。

部分南方类乾元重宝版别在吉田谱(吉田昭二著《乾元重宝钱谱》,以下称“吉田谱”)中也有介绍,但并没有单独归类介绍,且一般标注为“待考品”亦或者“不知品”,因此今天将这类铸币统一分类介绍一下。



对于这类铸币的性质,不同版别的情况可能会有差异,均可进行单独讨论,但在此我将几种猜测罗列一下(我基本只玩乾元重宝,对于其他古钱接触较少,对于形制及铸造的了解更是捉襟见肘,因此不能相互融会贯通,以下观点仅为本人个人观点和推测,仅作为一种参考):

1、安南铸造或仿铸:吉田谱上认为部分此类乾元并非唐物,可能是安南产物。

2、唐朝铸造:可能是唐朝地方铸造,例如今云南地区。

3、后铸:并非唐铸,而是由后世朝代铸造。

可以肯定的是,此类乾元重宝的铸期较短,铸造量也有限,因为流通区域及存世量都相对有限。总之,目前我对于乾元重宝南方类还停留在经验上,还请各位方家多多指教。以下便是本人对这类钱的简单梳理(由于埋藏环境等原因,南方坑口的钱币大多锈重,而且比较难以清理,南方类的乾元重宝也不例外,很多细节会被掩盖,确实有一些遗憾)。



一、广穿肥字阔缘

广穿肥字



广穿肥字阔缘

广穿肥字阔缘与普通广穿肥字在面文上基本没有变化,但外缘明显宽阔,字体也相对较小,字口模糊情况明显,特别是“宝”字的“王”和“尔”部,笔画的粘连都较重,钱体较薄。广穿肥字阔缘版式特征和形制明显区别其他乾元。直径基本在2.4-2.5cm之间,比较少见,近几年我仅见过几枚,上图那枚也已经是几年前购入的了。

另外,此版在吉田谱中有载,编号239号。吉田昭二先生对此版的批注为:此版是否为唐钱,我对此有很大的疑问,此版虽然我是在中国本土入手的,但是钱体较薄等等特征让我联想到云南越南出土的钱币。从上图也可以看出,两者风格确实差异明显,特别是背部特征。不过根据字口的粘连情况来看,可能是用行用的唐铸广穿肥字版翻铸而来。



二、耸元阔缘

耸元

耸元阔缘

相比于普通耸元版,耸元阔缘版字体缩小、外缘宽阔、背肥郭。由于是翻铸的原因,可以看到上图这枚耸元阔缘字体变形严重,乾勾、宝足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直径在2.4cm左右,厚度大约0.1cm。

相比于广穿肥字阔缘,此版我见到的更少,不过也有可能是特征不明显,挑钱的时候被泉友忽略了。此版在吉田谱中未载,不过与广穿肥字阔缘形制有些类似,有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三、低头通手阔缘背肥郭



低头通手阔缘

低头通手阔缘背肥郭

此版为低头通手的阔缘背肥郭版(由于吉田谱里已有低头通手阔缘版,因此将此版版名定为阔缘背肥郭加以区分)。此版面文与低头通手细目下的“直乙”较为接近,四字缩小,面、背皆阔缘,背肥郭。钱背穿上的月纹极浅,有些几乎都无法辨别。此版另一较大的特点是,穿郭的郭线均有弧度,类似括号“()”型而并非平直,这可能是与当时的穿口加工工艺或工具有关。

此版所见字口均较差,面文模糊,因此有些细节较为难以观察。此版在南方类乾元重宝各版中最为常见,数量较多。吉田谱393号第一枚便是此版,吉田谱对此版的批注:低头通手的铸写(ps:外国仿铸),属于安南手类钱的范畴,由于与本钱(ps:唐铸低头通手)非常的相似,因此似乎与本钱相互混同了,但是看其形制的话应该可以分辨出此版。



低头通手阔缘背肥郭

低头通手阔缘小样

另外还有一个想讨论的点,便是此版与上图所示低头通手阔缘小样的关系(上图中的小样,吉田谱版名为阔缘,但实际为细缘,这是由于此版的文字风格与低头通手本体差异很大,而与低头通手阔缘类似)。常见唐铸低头通手类,直径大多在2.55cm左右,而南方类低头通手直径一般2.4cm左右,厚度0.12cm左右。而上图小样版的直径应该低于2.4cm,并且“乾”字“乙”部的也非常接近南方坑低头通手,背亦为肥郭。那么,南方坑低头通手阔缘背肥郭是否有可能由此小样钱加阔缘而来?这仅仅只是一个猜测,希望泉友们与我讨论。



四、低头通手阔缘背肥郭削字

此版为上述所介绍的低头通手阔缘背肥郭的削字版,两版形制、面文,数据等等非常类似,因此应为同时期铸造,所不同的是,削字版的“乾”字下方以及“重”字左边与外郭相接的地方被削去(红色箭头所示)。

此版吉田谱有载,393号第二枚便是。此版在南方类里也是较为常见的版别。对比吉田谱以及上图三枚,发现此版都为同模,除了固定削去的部分外,“乾”字“乙”部左边有一小点,“宝”字“贝”部右竖肥厚(黄色圈所示)。

对于削字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为了做标记,亦或者为了清理字口,也可能只是铸工戏作等等。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低头通低(矮)元手阔缘

低头通低(矮)元手

低头通低(矮)元手阔缘

低头通低(矮)元手阔缘,面文与低头通低(矮)元手细目下的直重右向斜月比较接近,保留了直重版“重”字笔画固定隐起的特征。所不同的是,阔缘版外轮为阔缘形制,背郭亦为肥郭形制。

此版吉田谱未载,我所见到的也仅此一枚,之前对此版的关注也较少,在此暂不做进一步讨论。


六、大字隔轮

大字

大字隔轮

大字隔轮版面文风格有几分普通大字版的影子,修穿,背细郭且外郭的四角有一定弧度,四字寄郭并隔轮,文字加刀且字体散漫无力。“乾”字第一笔及“宝”字前足被削去、“重”字的第二笔及最后一笔被削短。普遍直径在24mm左右,厚度在1.2左右。

此版吉田谱有载,吉田昭二先生认为此版虽有大字之风格,但薄肉细郭,并非唐代铸造。的确,整体特征与唐铸大字版相去甚远,是明显具有地域特色的版别。此版整体数量比较适中,但想找一枚品相好点的也比较困难。


七、不挑元

此版为南方坑乾元重宝特有面文,唐铸乾元重宝未有与之相对应的面文。望文生义,“元”字第二笔不挑,是辨别此版的简单的方法。此版四字都比较有特点,“乾”字退且仰,乾勾有力;“元”字除不挑之外,两足踏张横阔;“重”和“宝”字比较敦厚稳定;特别是“宝”字,“贝”部较小且两足肥大。此版所见均为细缘,背部大多铸造很浅,几乎平背。

此版吉田谱有载,第390号,直径一般2.4cm多,厚度0.1cm左右。从直观上推测,此版与唐铸乾元几乎没有联系,虽不算太少见,但字口稍好,面背皆清晰者,也较难遇到。


八、阔字背阔缘

阔字背阔缘

阔字小样背重轮

阔字背阔缘,顾名思义,面细缘,背阔缘。吉田谱392号,也就是上图拓片这枚,吉田昭二先生将其归为“不知品”细目下(不知品细目除了此版都是南方类乾元重宝,所以将此版在此介绍)。吉田谱的批注为:虽然是阔字面文,但是背却是阔缘……我认为此版不像是唐乾元的仿铸钱,大概是铸造期比较靠后的产物……属于背阔缘手类钱的一类。

此版在吉田谱上等级标注很低,应该是比较常见才对,但却一直未见过此版的实物,因此我去咨询了乾宝堂汪卓老师。汪老师见过此版实物,他的意见是此版并非南方类,也非手类钱,可能就是阔字背重轮(上图照片中的这枚)由于钱背铸造粗劣或磨损严重的原因导致无法辨认。

正如汪老师的见解,由于阔字背重轮非常少见,吉田谱也未载,吉田昭二先生当时未入手阔字重轮,加之钱背模糊不清,可能就造成了以为是阔缘的假象(此类现象吉田谱其他版别中也有发生,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介绍)。因此,暂且判定此版为阔字背重轮,今后如果发现比较标准的背阔缘,再进行补充和更正。


九、阔字挑元穿上甲纹

阔字挑元

阔字挑元穿上甲纹

此版面文为阔字挑元,背穿上甲纹。风格比较接近唐铸阔字挑元本体,中缘细郭,背郭有几丝反郭的味道,此版吉田谱有载,第391号。吉田昭二先生认为此版式为安南仿铸品。直径在2.4cm左右,钱体也较薄。在南方类乾元重宝中也较为常见。

小结

以上便是今天所要介绍的南方类乾元重宝版别。可以看到的是,这些版别形制并非一致,但总体都有一个特点,钱体都比较薄且薄肉并非长期流通磨损而导致。而且一些版别也很有特色,与唐铸乾元重宝联系较小,如不挑元。这些特征则可能与安南钱币有一定的联系,但本人对安南钱币几乎没有了解,不能够相互联系,因此如果有收集安南钱的泉友,还请不吝赐教。如果能够发现接近或者类似形制的安南铸币,也就能很好地解释这类钱的形成原因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另外,我相信南方类乾元重宝肯定不止以上所介绍的数个品种,这些品种能与唐铸乾元重宝明显区分出来,是由于其明显不同的特征,或阔缘、或加刀、或异面文等,然而有些可能特征不是特别明显,加之南方钱普遍锈重,历经成百上千年之后,可能与唐铸乾元重宝相互混同而不可考了。

总之,由于没有典型的南方类乾元重宝的坑口,对于这类版别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经验之上,很难进行分期和定性,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关注,群策群力,希望各位泉友和前辈多多提出建议,分享经验。


致谢

感谢苏意老师对本文的校订,排版以及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分享的经验,感谢乾宝堂汪卓老师分享的经验和知识,感谢一蓑烟雨1987李恩老师分享经验惠让钱币。此以上三位老师,专题收藏乾元重宝均已多年,藏品非常丰富,对乾元重宝的认识和了解也远在我之上,实属我之楷模,见贤思齐,努力学习。在此,再次对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写在日本

2020年快过去三分之一了,要说今年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无疑就是现在还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我已在日本求学三年,今年一月份回家过年,恰好赶上国内疫情升温,在家蹲守一月之后,二月份又回到了日本。此时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病毒在世界的传播却在悄然进行。

三月份我所在的大学便要求学生非必要尽量不要进入学校,而随着日本本地不断提高警戒级别,紧急事态的范围不断扩大,直到16日全国全部进入紧急事态,我也已经在家自肃半月。虽如此,大街小巷依然能看到很多行人,天气好的时候,很多人也会外出踏青,公共运动场上也总能见到人们在打垒球。但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病毒还没有大爆发,日本的医疗系统也没有崩溃,还能够很好的救治患者。

四月初搬家到台场,到今天已经快两个星期了,站在阳台向外瞭望,目力所及是东京湾荡漾的海水,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远处白雪皑皑的富士山。愿此份静谧和美好能够持续,疫情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和平息!每一条生命的逝去,都沾染着泪水和痛苦,更是一段精彩人生结束,怎能不让人唏嘘伤悲呢!

祝愿祖国安好!日本安好!世界安好!

全文完

2020年4月23日

于东京都台场国际交流会馆

作者:马庆保 泉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