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即观音——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一,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对中原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而观音像作为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在各个时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展现出不同的体态风貌。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而纵观观音像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两汉时期为观音画像的萌芽期,魏晋时期是观音画像的发展融合及逐步成熟时期,隋唐宋是观音画像的顶峰时期,而元明清至近现代,是观音画像的平缓及逐步低潮时期。下面我们来欣赏各个时期的观音像:

北魏 石雕观音造型

北齐 观音像

隋朝 观音造型 (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

唐代 莫高窟 观音菩萨像

唐代 莫高窟 观音菩萨像

唐代 莫高窟 观音菩萨像

五代 白衣观音

宋代 水月观音造像

元代 白衣观音 (日本奈良美术馆藏)

明代 手持观音

清代 德化窑白釉瓷塑持经观音像

齐白石 滴水观音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象征无形而无所不在。菩萨在智、悲、行、愿之中,观音菩萨在娑婆人间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