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溯源:这台坦克本应成为岛国一哥最终却未能如愿

太平洋塔拉瓦环礁,1943年末。那一天,日本人终于又回想起了,一度被苏联坦克来回碾压摩擦的恐怖。美国人第一次在登陆战中投入了M4“谢尔曼”坦克,它们欢脱地在日本阵地上横冲直撞,而日本手里的几乎所有反坦克武器与坦克,都根本拿“谢尔曼”没半点办法。


其实呢,透过盟国德国这层关系,日本人是早知道对手美国量产了一款30吨级中型坦克,也知道德国的虎式坦克在突尼斯把这些“馒头坦克”打得满地找牙。


所以愣着干啥?赶紧买啊!

日本架空小说中,在缅甸同英国坦克刚正面的“扶桑虎”插画。


谈到买,德国人是挺大方。虎式坦克工厂和部队,日本武官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但是谈到价格呢,德国人就不大方了:虎式重坦的德国出厂价是30万帝国马克上下,德国人直接把价格提到65万帝国马克,理由是这钱涵盖了把坦克拆进潜艇里,以及备件弹药的全套费用。


65万帝国马克是个啥概念?笔者在这里搞一个不太靠谱的换算,这笔钱大概可以造十台以上的日本九七式中战车,或者五台谢尔曼坦克,是不是有点贵了?


再多说一句,按照当时的币值来换算,这笔钱相当于现在的22亿日元,足够买至少两台最先进的10式主战坦克。

美国老大哥笑了。费这么老牛鼻子劲搞什么虎式坦克?俺们谢尔曼便宜!


行,贵就贵,日本人咬咬牙到底还是出得起这笔钱,毕竟这虎式坦克好像就是“治疗”谢尔曼坦克的“特效药”。既然药到病除,那还不得掏钱?


但等到日本透过所谓“昭和通商”支付了全部货款时,已经是1944年春末。这时候从德国环球航行前往日本的潜艇航线已经不再安全,德国人的潜艇也开始接连被猎杀,没有余力给日本人运送重达几十吨的虎式坦克。

在德国看车的日本士官,必定高呼虎式威武。但虎式坦克到底好不好修,德国人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总之这样那样的理由限制下,这台虎式坦克就停在法国波尔多港仓库里等待运输,然后没几个月,盟军就打上了诺曼底,这下德国人终于有机会把这台虎式坦克彻底“明抢”到手,他们即刻宣称这台坦克被“应急征用”,在法国就地编入了第101重装甲营。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总之这台本应送到日本的虎式坦克至此消失在了西线战场。

谁不知道这虎式坦克是好东西?但适不适合日本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然啦,比起让这台虎式坦克上阵无双,其实日本人更想获得它的技术和思路。有传闻说日本末期透过潜艇从德国获取技术资料的“柳输送”计划就包括有重型坦克图纸,至于到底是真是假,笔者也无力验证,观众老爷姑且当听个乐。


那问题来了,如果“扶桑虎”,或者说日本打了鸡血仿制出的“扶桑虎群”真正上了战场,那能有啥战果?


笔者首先得讲明白,等到1945年英美苏联军登陆日本列岛的时候,M26“潘兴”、“百夫长”、IS-3、T-34/85等一票大佬见到“扶桑虎”,或许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你是个什么垃圾?

杠三:扶我起来,我还要再打十台扶桑虎!照片摄于色丹岛,就在日本北海道隔壁。


而且呢,咱们抛开虎式坦克异常复杂的维修流程,以及对战地工程技术人员的极高要求不讲,虎式坦克本身对于日本装甲车辆设计者来说,完全就是“外星科技”的水平。


对比一下,彼时日本坦克自己是个什么糟模样?日本人到了战争末期,还在把火炮的后座和复进机构(开炮之后炮管伸缩的那一下就是拜它所赐)放在炮塔外面,装甲结合多用铆钉,铸造炮塔更是听都没听说过。要日本人吃透“扶桑虎”,或者是在战场上支撑它运转?我信你个鬼。

现实的扶桑虎悲催归悲催,好歹还能在《坦克世界》里做回自己,不过进高级房这件事委实有些尴尬。


当然凡事也非绝对,虽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痕迹,但“扶桑虎”好歹是进入了载具射击游戏《坦克世界》里,并且“扶桑虎”作为强势的6级金币重型坦克登场,算是实现了当初“脚踩谢尔曼,脚踢地狱猫”的宏伟梦想。


或许正应了“扶桑虎”可能的命运,它在遭遇诸如“百夫长”、“潘兴”、IS-3等8级坦克时将毫无还手之力,这大概也能理解成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还原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