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人不闲,家门口挣“活钱”

过去农村秋收种麦完毕,一入冬天,繁忙了近一年的农民就闲下来了,到了所谓的“冬闲”时节,有些年老的在街上晒晒太阳,年轻些的开始喝酒、打牌、下棋聊天,甚至赌博,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常见。可在小留镇吴油坊村,这种“冬闲”现象已见不到,尤其是家庭妇女及部分出不去的年老人员,相反,她(他)们十分繁忙,忙着在家门口挣“活钱”——装卸入库山药,每名人员一天少说也挣60—70元,多种达100元以上,这对一个农村妇女,甚至一个家庭来说是也一笔不小的收入,况且还每天结清,从不赊账。

小留镇吴油坊村有山药种植的传统,过去几年从事山药种植销售,但由于土地长期种植山药后反而产量低、质量差,改为盖冷库储存,待来年夏秋季再外出销售。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考察指导及“能人”经营带动下,近年来逐步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色产业。目前,吴油坊村有大小冷库51座,其中大中型库35个。在周边及外地包土地种植农户150多户,人员800余人,来自省内外客户(储存、收购等)众多,带动本村群众(含贫困人员)参与收入可观,经营者致富大户众多,有力地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已初步形成种植、储存、外运销售一体化规模产业。

村民吴建军是山药种植和冷库储存销售的先行者,他介绍了自己的发展经历。一开始种植2—3年后土地开始产生一种菌,再种植山药已经不再成长,变得多叉且细小须多,加上山药有时销售不及时产生霉变,常常不易保存。经考察借鉴外地经验,他开始探讨库存,控制温度湿度,逐渐建成冷库保存,效果较好,可错季节销售,价格较好。在村委干部的鼓励带动下,本村群众开始学习借鉴推广,村的冷库储存逐渐扩大,与外地客户联系也逐渐增多,形成了种植储存销售的网络。吴建军也因此成为村里的能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致富能手。他发家致富不忘大家,主动介绍山药储存销售的做法,还在山药装卸出入库等方面大量邀请群众村民参与,使本村不能外出妇女、老人、贫困户等有了足不出村的工作,有了每天的“活钱”“零花钱”收入。

市建行第一书记陈传安及“双联双创”帮包队在走访了解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两委”班子积极为吴油坊村山药冷库产业提供支持帮扶,逐步在网上宣传介绍村山药产业,联系介绍建行东北、河北及潍坊客户了解认识产业动态,同时在资金融资上给与协助,使今年吴油坊村的山药收储业务更加红火。自秋末入冬两个多月,每天出入村的大型重卡车不下10辆,入库山药产品不下万斤,周转资金达2000多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妇女群众参与500多人,每天吴油坊村就像赶集一样人来车往,非常热闹繁忙。目前,吴油坊村50座冷库已入库完成38座,其余正在加紧收购储存。

“油坊山药产业好,乡村冬季无闲人”。第一书记在村中走访,看到的确是无一闲人。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群众都参与山药收储,有的装卸,有的搬运、有的码放整齐,有的挑拣筛选。村委吴全民说“只要能活动,不愁没活干,即使有些腿脚不灵便,也可用手分拣”;“只要干活,不愁没有零花钱,本村群众不够,周边十里八村的都可来打工”吴建军说,“我愿为所有家庭妇女提供帮助,只要你来!”。

贫困户吴云德之妻年龄较大,手脚不灵便,也在第一书记及村委的鼓励下,在自家门口的一冷库挑拣筛选山药。“我儿子不愿上学,在家没事闲逛,是领导们动员谈话也在运送山药,我也想让他学习学习,以后自己建个库。”村民吴兴在村干环卫工作,一有空就上冷库干活“自己有空多干些,反正在家门口,随时打工很方便,挣钱容易,谁舍得闲着!”。

“扶贫先扶志,发展不让一人掉队”。第一书记及帮包工作队在村做的最多的是结合村委,结合宣传党“十九大精神”, 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把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勤劳脱贫,发展致富,共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