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回忆“走,上网”

作为八零后读书时的回忆永远绕不开的应该就是邀约同学好友一起去网吧上网。当然比起现在各种网咖舒适的环境那个时候的网吧只有用黑网吧来一概而论。

我第一次去网吧应该是初一寒假的时候,手里面有个几十块的压岁钱跟到鱼儿切超的,当时的收费是一块钱一个小时,包夜六块钱从第一天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八点。计费还是比较独特,进去喊一句上网,老板抬头看哈挂钟记下时间,然后上几个小时给几个小时的钱,到点老板过来喊你下机,但是一般多少都要磨几分钟把这把游戏打完再说。一般老板都不会说啥子,除非生意太好了,就比较直接,直接主机按哈重启,留下一阵抱怨与不甘。

第一次接触的电脑游戏是半条命,在那个黄卡魂斗罗,街机恐龙岛流行的年代,第一次接触这种游戏,当时高清的画面以及音响中发出的一阵阵清脆的枪响带给我们这些农村第一次来玩的孩子的冲击丝毫不亚于现在好莱坞动不动上亿美金特效动作大片。

在那个时候去网吧给父母的印象永远都是不务正业,不学好,当街娃儿,没有哪个父母会说“娃儿乖,打游戏凶,有前途。”永远都是一根条子跟到撵,黄金条子出好人。我们也不可能说父母说了不要切我们就乖乖的不切,努力读书做好四个现代化的接班人,要是当时听话我估计我现在也是北大清华的优秀毕业生,现在西装革领,人模狗样,当妈妈爸爸的骄傲,一年倒头估计都不回老家陪父母一次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切多了,逮的也多了,挨打也多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一个星期天,这里需要注明当时我初中读的是我们县里面最好的中学,姑且叫县一中,在县城里面,需要住校,每周星期天是要返校上晚自习的,鱼儿成绩撇些,只有读镇上的中学,姑且叫县四中,平时星期天吃过午饭鱼儿都是骑自行车到我们家里面把我接到街上,网吧冲浪到五点半左右,他切网吧旁边县四中,我坐公交一路切县一中,七点左右上晚自习。遭逮那回也郁闷,中午一点鱼儿的自行车像往常一样准时到达我家门口,然后两个笑嘻嘻的告别我们妈就直奔网吧。遇到老板推荐,全新网游盛大传奇,一进游戏就入迷了,一直就是加时间加时间,两个人在那无尽的砍鸡割鸡肉,砍鹿子割鹿肉,砍钉耙猫得金币中无法自拔。一直打的昏天黑地,忘乎所以,忘记了天,忘记了地,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你。但是任你在精神的世界如何独领风骚,但是现实的耳光总会在你将要踏上人生之巅时将你无情的打醒。当我妈的耳光重重的落在我的脸上时,我甚至还没有从虚拟的战士身份剥离恢复成肉身就被我妈从网吧拉了出来,然后就被我妈拿的条子铲牛牛儿一样从镇上铲回了屋头。平时切上网充满希望的道路在这个时候无比崎岖,晚上路边乘凉的大妈大爷仿佛看戏一样,我晓得,明天他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又更加的丰富多彩。回到家,面壁,跪下。然后我妈机关枪扫射就来了:“一点就切读书,你读书,读牛筋书,现在几点了,都晚上九点了,老师电话都打的屋头了说还没有到学校,我还以为你出啥子事情了的,到处找你,我跟你们爸都要急疯了,你倒好,跟你鱼儿耍游戏,有出息哦,以后切当街娃儿,混社会,你跟鱼儿还有个伴……”。我也不知道我妈后面骂了好久我只晓得我一直跪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吃了家庭常备营养早餐泡菜下稀饭然后坐我爸的自行车切的学校。鱼儿当天挨打没有也不晓得,但是自从那件事情以后鱼儿至少有一年没有来我们屋头找过我耍。

现在我跟鱼儿都是三十好几的人了,也有自己的婆娘自己的银行,我一个建设银行,他比我更有前途两个建设银行,平时见面的时间也少了,毕竟除了上班,自己银行刚起步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但是遇到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吼一声,走,切上网,虽然我们知道切不成,回不切了,但是我们还是会提,会想。就跟梦想一样,即使不能相见,至少还能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