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股价冲破四位数?和它一比,都是弟弟

周五晚上,A股股王“贵州茅台”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6.2%。

米寇曾经翻阅过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大部分财报数据,很难想象一家市值破万亿的公司还能维持每年净利润20~30%的增长速度。

除了感慨一句消费分级带来的高端白酒消费蒸蒸日上,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当然,随着业绩的再创新高,茅台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6月27日借着外围消息的利好,股价扶摇而上一举突破1000元大关,成为A股流通股改革后第一只股价突破四位数的股票。虽然目前股价又回落到了986元左右,但是券商的研报中目标价已经纷纷喊到了1100甚至1200元。

如果把股市比作华山论剑,那茅台简直要在华山之巅自带一首BGM:“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然而,这首歌《无敌》里还有一句歌词叫做:“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放眼全球资本市场,自然美股、港股也会有自己的“股王”,今天米寇就来探究一下美股和港股的“股王”能否与茅台一较高下。

茅台VS腾讯

米寇用某财经软件筛选出了港股市场股价前三甲,以7月12日收盘价数据为准。

可以看出:企鹅帝国稳坐港股“股王”,第二第三名都离腾讯差着点距离。如果以目前1港币兑0.88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腾讯目前的股价约为312.4元/股。1股茅台约等于3.16股腾讯。

显然,只看股价,茅台“完胜”腾讯。

(米寇小声BB下,A股港股估值体系差距巨大,认真你就输了,看看360私有化后回A股借壳上市的估值对比……)

另外,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香港的交易所是可以上市的哦。米寇当初看到这一点时惊呼:这不是“又当选手又当裁判员吗”?

但是总体上来说,存在即合理。大陆和香港资本市场存在差异性,港交所的上市之路又是另一段有趣的故事,我们以后再细说。

茅台VS伯克希尔哈撒韦

上面说了港股,其实基本都是中国企业内部比拼。再看看世界头号资本市场美股是否存在能在股价上碾压茅台的选手。

同样,米寇通过财经软件筛选出了美股市场股价前三名的公司:

结果不用多说了,看股价的位数就能看出来第一和其他股票有多大差距。伯克希尔哈撒韦-A以一股32万美元的“天价”登顶美股股王宝座。

如果以目前6.88的汇率换算,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A股价=近221万人民币=二线城市一套房=240部顶配iPhone Xs Max=1100瓶实物飞天茅台=2240股茅台股票。

有了这个对比,显然股价刚刚破千的茅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A面前就是个弟弟。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这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干什么的?怎么能把股价炒的这么高?

实际上它就是鼎鼎大名的股神——巴菲特的公司。1965年上市股价11美元,按照现价涨幅约为2.92万倍。

也就是说如果上天给了你一次穿越回去的机会,只要你在1965年投资给巴菲特100美元,然后什么都不用干,今天你就能收获29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9万,相当于一名税后收入百万的金领不吃不喝20年攒下来的所有钱。如果你是在伯克希尔上市前就把一部分资产交给巴菲特帮你打理的25名原始股东之一,这个回报率还会再往上翻数倍。

当然,伯克希尔哈撒韦-A股价这么高某种程度上属于美帝特色和巴菲特本人有意操纵的结果。

美帝资本市场一直提倡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代替分红(避税是主要原因),伯克希尔作为美股市场的风向标自然也是积极响应。回购股票后注销相当于市场上流通的股份少了,每股盈利和现金流增多,持续几十年的不断回购自然会将股价推向新高。

其次,从巴菲特每年写给股东介绍自身投资理念的信件中米寇也发现了这样的描述:

以上摘自1979年致股东信

显然巴老爷子希望通过某种手段筛选出能够做到长期持股保持低换手率的股东来维持公司发展运营投资的稳定性,那还有什么比高股价更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2018年全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换手率4.8%,贵州茅台86.4%,A股平均180.7%)

当然在1996年,迫于市场内中小投资者的压力,伯克希尔先是发行了将A类股票拆分为30股的B类股票,后续又将B类股以1:50的比例进行了拆股,导致目前美股市场上也存在着以200多美元交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

结语

放眼全球,总有那么些引领时代的好企业在孜孜不倦的为股东创造着收益。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做好本职工作,积攒本金。再挖掘那些能够为股东创造巨额回报的好企业,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就好了,说不定哪天就财务自由了呢?

腾讯从当年差点30万卖给深圳移动到今日的互联网巨头,伯克希尔坐拥天价股票的背后,成就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谁知道下一个伯克希尔哈撒韦会不会是你选的那家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