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关羽(于荣光版)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樊城,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后,招降傅士仁、糜芳,南群和关羽家属都落入东吴手中,关羽腹背受敌,被潘璋部擒获,被杀于临沮。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襄樊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改变三国最终走势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刘备刚刚从曹操手中夺下汉中,势力和声望都达到了顶峰,在这样的形势下,只要刘备能够在汉中缓口气让浴血的蜀兵得到哪怕半年的休整,刘备就可以学汉高祖刘邦居高临下夺取中原,最重要的是此时曹操称王,天下民心所向只有打着兴汉除贼的刘备,刘备当时不仅拥有张飞、关羽、赵云、黄忠等万人敌将领,文有诸葛亮、法正、马良等俊才,更是占据天下之腹荆州和两川富饶之地,论兵力可能不如曹操多,但是论民心和士气已经是不能再高了。

襄樊之战

再来看看整个战役的过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战胜曹操占据汉中,陆续收复上庸房龄等郡,此时关羽部响应刘备夺取汉中,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前段,关羽一度围困襄阳、樊城,几乎破城,随后曹操令于禁率军援救,不过随着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逼迫曹操不得不考虑前度邺城以避其锋芒,一时,整个天下都知道了关羽的威名。随后曹操部徐晃南下援救樊城,关羽与之交战,不敌徐晃,樊城包围圈被打破。之后孙权部吕蒙白衣过江,招降傅士仁、糜芳,随后南群陷落,关羽部后路被彻底堵死,徐晃吕蒙已成前后夹攻之势,关羽求援不得,粮草耗尽只得败退麦城,最后被吕蒙属下潘璋抓获,父子皆被杀。荆州除襄阳和樊城外全部落入东吴手中,孙刘联盟10年后最终破裂。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关羽此人重士卒而轻士大夫,简单来说对待士兵很好,而对读书人就不太友好,恰好守备关羽退路的傅士仁和糜芳就不被关羽看好,最后投降了东吴,很多人说关羽的败亡大半责任要归于糜芳,作为刘备的小舅子守备江陵,城中有降军三万,东吴缺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江陵,不但使得关羽后路被截断,使得关羽部大半的家属都陷落在东吴手中,在我看来,关羽的出兵就非常的有问题,一开始刘备拿下汉中,照理是该给关羽一份捷报,但那份捷报绝对没有要关羽打下樊城或者襄阳,而是择机而动,为何?刘备刚拿下汉中,大军血战三月,粮草军械兵士都需要休整,最后刘封和孟达的见死不救看似不及人情,其实更多是无奈和怕死,一来手中兵力不足以对抗徐晃和吕蒙,二来去救援多半会战死在沙场上,人岂有不怕死的。我相信关羽的围城是自己的想法,而对于整个蜀汉而言打下襄阳樊城固然是好,失去了荆州就让刘备彻底失去问鼎中原的机会,后来的刘备讨伐东吴被火烧七百里,蜀汉就已经失去最后的翻盘机会。

桃园三结义

关羽被斩杀,随后张飞被部下杀死,刘备死在白帝城里,虽然没能实现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结义之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刘备也算仁至义尽,但是关羽的失荆州则是让刘关张数十年努力付之东流,往事以随波流走,不知你对这场战役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