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晋升如此之难?

单位年度中高层的竞聘刚落幕,感触颇多:很多竞聘人员人品、忠诚度、能力都不差,却给人难当大任的印象,其中不乏十年以上的老员工。

这让我想起初入职场时,那个年迈的老会计,40多岁了依然是一个职员,他的业务能力虽然不错,但人缘很差,很多人见他都是躲着走。

对某些人而言,晋升为何如此之难?

很多时候,晋升只是一个机会,能不能抓住取决于很多因素。即使得不到晋升,我们也不必沮丧,关键是了解没有晋升的内外因,而不是埋怨老板抱怨社会,迷茫消极。

老板不兑现承诺,导致没有晋升?这理由听上去似乎无懈可击,但工作内容值得我们反思:工作内容简单,可替代性强;考察期长,变数过多……

从组织架构分析,一些岗位可有可无,甚至完全虚拟。这时候谈晋升,让我想起“冲击晋升模式”,把不胜任、无创造力、无生产力甚至碍事的冗员升调到组织的高一层级的一个可有可无的、 无比有好的职位上,彼德在“彼德原理”中称之为冲击式晋升。

冲击式晋升是假晋升,获得晋升的员工并没有比以前担负更重职责,并没有在新职位上完成多于原先的职位的工作量。

如果说冲击式晋升是纵向晋升,则蔓藤式晋升是横向晋升。如把业务划分成许多区域,把不胜任的一些人员外放到各省,担任所谓地区副总裁职务。

这时候我们有必要了解公司的晋升通道和模式。如果你压根找不到晋升标准,甚至连岗位职责都没有,晋升的概率可想而知。

为什么迟迟没有晋升,除了能力之外,老板可能会考虑用人成本、工作态度、稳定性、忠诚度等因素。

前段时间,有朋友咨询我晋升的事,说他再次与老板提出晋升,但一直没得到回复。细问之下才得知,这已经是他今年第四次提晋升了。我对他讲,你的能力应该是达到要求的,但频繁要求晋升,给人的感觉有点要挟,工作出没出成绩,对晋升的胃口倒是涨得挺快。这样的人谁敢重用?

晋升不是一味的向老板提要求。我们也要学会展示自我,体现出本身的价值和重要性。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

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魏王大悟。

很多时候,我们踏实勤恳地做事,但老板认为理所当然。社保、薪酬、行政管理、离职面谈等工作,让其正常运转不难,难得是让老板看到这些工作的价值。如社保年审,离了你的关系公司可能会被处罚;宿舍餐饮你是如何提高满意度又降低成本的;薪酬你总是及时性和准确性兼备;离职面谈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这样的人才,哪个老板舍得放手?

不要以为能力决定晋升!有些老板认为:能力越强,威胁越大,如果放在重要位置,突然不干了,对公司打击很大。因此,在体现能力的时候,别忘记让老板看到你的忠诚和敬业。

在晋升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时,保持心态很重要。不要牢骚满腹,更不要消极怠工。如果老板在摇摆不定中看到你这样的工作表现,还怎么重用你?

谈到最后,我们还是需要自我反思,为什么晋升失败?有岗位的替代性、老板的用人策略等外因。但我想说的是内因。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那些细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上司甚至决定上老板对你的印象呢?

一、沟通方式

关于晋升,你先后与部门经理和老板有过反复沟通,但没有得到正面回应;经历持续的拉锯战后,才将你的职位调至人事主任助理……可见,关于是否晋升已经拖了一年半载。这样优柔寡断的沟通方式如何让你信服?

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某某工作能力很不错,就是态度……学会听领导话里的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表达。我们在开口说话之前,应该想一下,怎样的表达方式更专业、更准确、更高效,那无疑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二、服饰决定前途

一些行业,如五星级酒店的人事专员,对服饰应该有所要求。这在酒店、金融等行业尤其明显。如果只注重时髦前卫,而忽视与企业文化相得益彰,甚至与公司形象格格不入,往往会被认为不专业。

在办公室,尽量穿符合公司要求的服装。有时候这些细节也会影响到晋升,其他还包括办公桌上办公用品的摆放等。

三、心态需要打磨

没有良好的心态,如何晋升?晋升失败,心灰意冷,工作消极,得过且过。这样的人如何晋升?

作为领导,不仅自身工作积极,还要适当激励下属,更多的需要一种韧性。如果这是一个考验的话,你明显不合格。

四、关于跳槽

真的要跳槽吗?这是网络上近期谈得较多的话题。厌倦了工作内容,不想重复要跳槽;公司太烂,学不到东西要跳槽;老板人品有问题,要跳槽;看不到发展前景……

不能晋升要跳槽自然也没什么奇怪的。这些跳槽都有一个共同点:每次跳槽都有一定的原因和客观理由,可是每次都那么匆忙和草率,基本是为了逃避一些问题和困难。

我的一位朋友有过两次跳槽经历,第一次从国企经理跳到民营总监;第二次从民营总监跳到外企副总。他最近正在准备第三次跳槽,这次计划去一个全新的行业,从一线员工做起,挑战自己。当时与这家企业负责人谈话,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话:我不是要找职业经理人,我要的是事业合伙人;而这恰恰也是我朋友看重的!

跳槽应该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生涯相匹配,跳槽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

不管是谁,跳槽之前,都应该先考虑清楚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职业目标。很多人跳槽越跳越好,越跳越高,归根到底是其自身有着不可比拟的长处和优势。

关于跳槽,我们首先要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很多人由于定位不清,老在跳槽,然后习惯性跳槽,导致越跳越差;职业前期的跳槽,必须完成从普通员工到基层主管的转变和成长;再次跳槽,要积累中层管理干部的管理经验,真正走向管理岗位。

到底该不该离职呢?其实很简单。如果在没得到机会前先“卧槽”,在得到机会后,为自己准备一张表格全面剖析,包括工作环境、文化差异、上下级关系、老板为人等方面。目的在于通过理性的数据,帮助你判断新工作和目前工作的差异,最后通过评分明确对未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