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色的彼岸

天亮了,外公却再也看不见天亮了。外公一直都生病,很严重很严重的病,他很痛苦,经常痛苦的呻吟,家里人也很难受,为他心疼,谁也没有办法减轻所爱之人的苦痛,“感同身受”这是安慰人的一句话罢了,没有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再多的苦痛都只能他自己一个人承受,自己偷偷地流泪,家里人也偷偷地流泪。

每个人都明知道所爱之人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告别这个世界的,我们都知道外公不久后将会离开我们,但谁也没办法挽留,即便你拼尽了全力,你也没办法改变自然的规律,改变自古以来的生老病死,甚至当亲人因为病痛过于痛苦的时候,你会觉得死亡或许对他竟是一种解脱,道理都是极其容易明白的,但是谁也舍不得,我们舍不得外公,外公也舍不得我们,感情远远大于理智,可是那又能奈何?

只有深深叹息罢了,心疼罢了,并劝慰自己不可过于执着罢了。

前天儿,外公还跟我说他其实很爱我,你能想象吗?七十多岁的老人说“我其实很爱你的!”我也那么爱他的,可是转眼间他却不能再说,谁能明白那种突然的感觉?那种失去的感觉?那种不过是刹那的感觉?

两年前祖祖也是如此离开我的,很多人以为悲痛便会落泪,其实也不尽然,真正悲痛,也会欲哭无泪,只觉得一阵惊愕,一阵不可相信,好像他并不曾离开,只有静下来默默地想,默默地想,越想越觉得悲伤,禁不住心酸,泪水默默地流,外婆和妈妈没有时间去默想,她们要忙着操办外公身后之事,她们要忍着悲痛忙前忙后,让离去的人安心地离去,越来越明白祭祀为何重要,我们每个人不仅需要善始,也需要善终。

明天就要过年了,过年本是团圆的日子,今年于我们却是别离,人生经历多了生死离别,对死亡的看法都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对生命里的很多东西,似乎变得容易接受,我们的心也变得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冷静,越来越坚强。

外公辛苦了一辈子,是个勤劳节约而又醇善的人,外公喜欢听歌,小时候,只要我到外公这儿来,他都会放好听的歌, 外公外婆一定会提前准备好我爱吃的鱼,外公平时也爱泡点茶喝,每次我来,他总会泡最好的茶让我尝尝,还让我猜这是什么茶?我一猜就中!外公惊喜地看着我,觉得我厉害极了!外公喜欢整洁,但是我经常为了看电视,把他的床弄得乱七八糟,但是他从来不怪我,我常常能逗得外公开怀大笑!他特别喜欢吃糖,尤其只喜欢吃甜的,唉!或许是年轻的时候吃过太多生活的苦了,人老了,会变得像孩子一样,需要人照顾,需要人陪伴,需要人哄着,需要更多一点的甜蜜。有时候外公说话,会觉得他跟小孩子一样单纯,他疼你,疼在心里,总是不言语。

生死自古不由人,来到这个世界没有经过你的同意,离开这个世界也不会经过你的许可,这就是生命,今天不知为何,似乎格外的冷,脚都冻僵了,或是心里太悲凉。

为何需要我们经历生离死别,因着我们最后需要面对自己的离开,在小的时候,你认为自己会有一个漫长的人生,当你真正老的时候,身体衰弱,像枯萎的稻草一样,然后再一点也不让人奇怪的死去,你才惊觉原来人生何其的短暂,像什么来着?像昙花一现,流星一闪,像讲一个故事,却不是一千零一夜,只有这忽然而逝的昼夜,我们开始努力的学习何谓“永远的别离”,我们开始努力的探索何谓“得到”与“失去”,我们开始思考未知死,焉知生?

有一本介绍死亡的书,叫《天蓝色的彼岸》,其言:“就像一片树叶。落下来的树叶意味着什么?死亡。对,就是这样,落叶死了,但并不是结束。因为它成为泥土的一部分,即将成为一个生命的一部分,会长出新的树,新的叶。落叶归根,人也是一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某些东西,会让一切变得美好些,温暖些,更有人情味,落叶归根,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过渡自然,生生不息,这样活着的人会活得更豁达,离开的人会更踏实。

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一家人聊着家常,开着玩笑,逗外公开心,听着我讲的笑话,外公尽管病痛,他也忍不住笑了,他那么开心地笑,那晚全家人都在,外公说:“今晚人到得很齐,热闹,我很开心!”说着说着,他却突然病危,全家顿时慌了,拼尽全力抢救,总算把外公从生死边缘抢救回来了,可是这次,亲爱的外公,却真的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不能再陪我说话了,不能再吃我们买的糖果,也不会像往日那样说:“其实我很爱你!”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人念念不忘的是爱,爱一个人,即便他离去了,也还是住在心里,我惦记着我的祖祖,也惦记着我的外公,为什么要有“清明节”?因为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逝去的亲人,在他们活着时敬孝,在他们逝去时敬心。

亲爱的外公,我们会永远怀念您,永远爱您,一切都会是新的开始,愿您的魂灵在天蓝色的彼岸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