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愈演愈烈,缺乏专业知识的班主任何去何从

最近朋友圈转发的一篇《开学没几天,已有多名学生跳楼》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不可否认,文章有一点标题党和贩卖焦虑的嫌疑,但近些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确层出不穷,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不加以重视,后果不堪想象。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谈一谈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大多数老师在取得教师证时,都学过基础的心理学,但我觉得已经远远不足以应付这个时代所面对的心理问题,更无法治好学生的心病,学生的心理疾病,一定需要专业的心理学医生和专业的治疗方案,那我们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就在于预防和疏导,下面就我所做的工作与同仁们做一个分享:

一、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

接手一个新班级,首要工作就是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学籍注册的信息,与所有家长进行一次电话家访,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把学生分为几个类型:比如:单亲、父母离异、重组家庭、贫困、父母残疾等等,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和学生的初中班主任做一次通话,了解学生在初中时的表现,有没有异常等等,总之,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常规管理中,也能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二、慎重使用考试成绩

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每一次考试都有成绩排名,班主任一定慎重,我的方法是报喜不报忧,向学生分析成绩时是以夸奖的口吻,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现在许多学校的管理已经把学生的时间压榨到极致,学生整天关在学校闭关学习,缺少父母的关爱、朋友的陪伴,周围的同学似乎都成为了竞争对手,心里的苦闷向谁诉说呢?在遇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如果一味的营造竞争氛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走进学生的心里

作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千万不要高高在上,用权威和惩罚去管理班级,应该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平等相处,否则学生心里有事,怎会选择班主任进行倾诉呢?想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一定要多走进教室走进寝室,唠唠家常,聊聊八卦;多走进学生的体育时间,陪学生跑跑步打打球,这些都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相互获得慰藉和能量,如果一个学生愿意向你倾诉心事,那你一定是一位成功的班主任!当然,走进学生心里的方式方法很多,重点在于关爱,以情动人,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把自己当成小孩、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小孩。

四、一对一的暗中保护

如果你的班上真的有学生出现了行为异常,性格孤僻、失眠等症状,那就需要重点关注了,但我们班主任不可能对学生寸步不离,尤其是学生的午晚休我们难以监管,我的方法是采用一对一的暗中保护,在班上和寝室都请一位同学一对一监管,对该生的日常行为和午晚休状态进行秘密的监督,并及时汇报,尤其是学生出现异常行为的时候,在及时制止和劝解的同时,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对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从三个方面去评价,一是午晚休质量,是不是睡得好,有没有失眠?二是三餐是否规律和正常,是否吃得下吃得多?三是学习状态,课堂是否积极听讲,作业是否按时完成,脸上是否经常微笑等等。

五、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虽然我们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预防,但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现在学习的方式很多,可以看书、看视频、网课等等,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实用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例如: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如何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症,如何让学生释放压力,如何与学生交谈等方法,另外,学习一定的心理学,对我们教师自己也大有好处,毕竟,教学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让我们抑郁和苦闷,据调查,大部分中学教师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所以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是对教学对自己,都大有好处。

六、清楚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易发现的,如果某个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清楚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如需救护,第一时间联系120、第二时间联系家长、第三时间联系直管领导,但关爱学生和保护学生是第一原则,切不可盲目自信,自认为自己能够处理好,解决好。我们学校就曾经遇见过重度抑郁症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绝对需要入院治疗的,如果我们班主任不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后果那就是工作失职,这一条特别重要!

以上六点只是我的一些做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班主任工作永远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也把我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同仁们分享,希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