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种小说,居然真的拍出来了

不敢相信,今年居然还有评分能超过《隐秘的角落》的国剧。



十五万人打分,评分9.2。



上一次评分过9的国产电视剧是哪部?


巧合的是,又是紫金陈,又是严良。


没错,就是迷雾剧场最近的重头之作:


沉默的真相



如果说《隐秘的角落》只能算是《无证之罪》的番外,那这部《沉默的真相》就是《无证之罪》名正言顺的姊妹篇,或者说第二季。


廖凡演的严良,就是《无证之罪》里秦昊演的严良。


“当年那个雪人案,就是你破的吧。”


但两个严良的性格却不一样了。


都是寡言少语,秦昊版严良是疏离,廖凡则是更加彻底的孤独颓丧和疲惫,丢掉了秦昊内里那一丝丝的暖意。



《沉默的真相》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长夜难眠》,这本小说,不仅是紫金陈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


故事写的太绵长,太压抑,太暗黑。非要说不足,那就是文笔差了点,当然要论文笔,东野圭吾也就那样。


讲的是一个年轻的检察官,因为无意间察觉了一位大学同学死有蹊跷,最终陷入长达十年的调查之中,他自己的人生也因此被彻底摧毁。


小说和剧的“情绪链条”是一样的,三个不同年代的男人,面对不同程度的黑暗,表露出的层层递进、相互辉映的勇气、信念,及孤独。



第一层,年轻的大学生无意间瞥见了黑暗的一角,他尚未来得及探视,便被黑暗一口吞食。


第二层,年轻的检察官带着手电筒般微弱的光,走进了黑暗,他奋力挣扎,最终也被湮没。


第三层,皮糙肉厚的老刑警在黑暗中摸到了前面两人的“尸骨”,循循善诱,最终掀开黑幕,让阳光进来。


递进,相望,回响。



相对于剧,小说里对于真实社会邪恶的描述,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更加让普通人毛骨悚然。


之前听说小说要被拍成剧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拍出来能播?


看完全剧之后,必须敬佩编剧团队的改编能力,在尽可能保留小说里暗黑、悲怆气质及故事内核的基础上,做了多处改编。


比如严良的职业身份。

比如坏警察李建国的命运。

比如性侵受害者的年龄。

比如网剧里单独设立的女记者角色。

比如江阳自杀用的扶手及衣架。


这些细小的改编,让网剧的类型元素更丰富,更加拥有通俗意义上的“好看”,也巧妙地避开了诸多红线。



更重要的是,小说里那隐藏在极深处的一丝光明被网剧提升到了更加显性且恰当的位置。


“恰当”很重要,保留无力、悲怆和暗黑,但不忘留给观众呼吸的权利,让观众在感受刺骨剧情的同时,也等待着阳光照进黑暗的那一刻。


普通观众受不了无尽的黑暗。


这恰当感还体现在对于悲怆和信念感之间的微妙平衡的掌控。


信念感一直都在,但不能过早介入。


失衡分毫,味就不对了。


起初,每个局中人,都是身外人。


侯贵平只是个善良懵懂的老师,他没有做好准备要以生命的代价去保护自己并不熟悉的女学生。



江阳只是一个沉迷于爱情的小城检察官,一个并不太熟的大学同学死有蹊跷,他虽然好奇,但也只是“帮忙查查看”。



彼时江阳身上那种“不让我查我非要查查看”的执拗劲,与其说是正义信念使然,不如说成是年轻气盛的冲劲。


其他人都是如此,早就看出死因不对但精致主义的法医,早就知道案件有冤情但无能为力的刑警。


没有人一开始就有勇气去孤独地挑战黑暗。


都会本能地选择背过身去。


而最动人的地方就在此:在黑暗中孤独蹲守的小人物,发现不远处,也有一丝丝如同自己一般的亮光。


如同江阳发现了朱伟,如同严良发现了他们。


剧作对江阳这个人物后半段的塑造我很喜欢,他家破人亡,前程被毁,但他没有哀怨、愤怒、乃至疯魔。


他只是孤独,万径人踪灭的孤独。



我被这种孤独击中了。


那场出狱后三个男人团聚喝酒的戏,白宇演的真好。面对兄弟的关爱和情谊,他的孤独被放到无限大了。



他的那场哭,不是因为钱包丢了,是因为他的人生丢了。


剧作最终为这种孤独给出的解答,是信念。


也只能是信念。


孤独、黑暗和信念,都让人信了。


并且,素未谋面的三人之间的孤独和信念,呼应上了。


“我以为我是这个城市最孤独的人,没想到你们才是。”


黑暗中的小人儿,找到了萤火虫般的同类。


技法层面,《沉默的真相》其实比《无证之罪》和《隐藏的角落》更加成熟。


摄影没有过分风格化,但细微之处能看到一丝《杀人回忆》的影子。



特别值得夸赞的是,三条时间线的来回切换十分顺滑。


不同年代的三个男人,通过敲门声,通过同一种食物,同一种眼神回眸,甚至同一种调查方式,引发微妙的共振。


这种设计不难,但做到如此丝滑,费功夫。


我很想问,全剧哪个地方是你们的泪点?


江阳出狱后的饭局哭泣?


他做出决定之后的拥抱告别?


还是那个惨烈无声的死亡现场?


我都不是,我是在一个奇怪的地方,鼻子一酸的。


就是女记者第一次见朱伟,淡淡地说的那句,“当年,我给你打过电话。”



这句话里,夹杂着多少自知的懦弱、恐惧、妥协和无助。


是的,我因为害怕黑暗而背过身去了,但我曾经,也悄悄地往那黑暗里扔一块石头。


扔这块石头,已经耗尽我全部的勇气了。


这背后绵密而细腻的情感留白,意味深长,让我流连忘返。


最后,当然,这部剧也不是没有缺点。


除了严良之外的几个警察角色,塑造的都不算成功。


尤其是女警察,笔墨不少,但孤光没出来。


后面有些大台词,也过于呐喊了一些。


几位大领导的塑造,也有点……


如果非要我在《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选出更喜欢的,我选前者。


或许是因为,我相信,生活中有很多朱朝阳那样的孩子,却很难有江阳那样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