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教书,默默无声退休

原名《小安老师》

文/江月之声


小安老师退休了。

告别会上,他没有流下激动地眼泪。没有谈及对三尺讲台的恋恋不舍,没有反思教学生涯中还有哪些个遗憾,也缺少几句可以张贴在墙上作为标语的警句,似乎也遗漏了一番铿锵有力的如号角般振奋人心的话语。他今天一点也不健谈,寥寥数语,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谢谢”、“谢谢”。

他,就这样平静地、平和地告别了学校,也告别了他的教学生涯,平常得如同“下班了,我也该回家了”一样。

“小安老师”这种叫法,是我们大家对他的昵称。其实他的全名是:刘小安。之所以称他为小安老师,是因为学校里姓刘的老师不少,我们喊他“刘老师”的时候,他往往意识不到是在叫他,而叫一声“小安”,他马上就会转过头来,笑着和我们打招呼。还有呢,是因为他人好,待人特别地亲近,特别地平和,没有一丁点的架子,所以,我们很容易忽略与他年龄上的差距,就这样“小安”“小安”地没大没小地叫起来了。

小安老师是不是教育界的名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教了38年的课,担任过32年的班主任。38,32,这个教育领域上的记录到底有多少人能超越,老实说,我不知道,也没去做过考证。

小安老师算不算教育领域的专家,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每当一届班主任,都要对班上每个学生家访一遍!他的班,也总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小安老师是不是“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一点我可以确定,他不是。他还不够悲情,当然,我们也不希望他悲情。我只知道,在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笑声,他的博学,他的风趣,总是让学生如沐春风。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长大了,孩子们在背后对他的称呼,也由“安哥”、“老爹”变成了“安爷”,可他却一点也不显老,一米七五的身子板越发地伟岸挺拔,说话也好,做事也罢,越发纯真得像个孩子了。我记得金庸小说里面有个老顽童,我想,小安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老顽童吧?唯一不同的是,那个老玩童没有小安老师长的帅罢了(顺带加上一句,大凡说到一个人长得帅或者靓,有的出于礼貌,有的出于揶揄,有的则是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但说到小安老师的帅,则完全不会出现歧义)。

其实,我知道,“快乐的老顽童”只是他的表象罢了,他的人生阅历是极为丰富的。出生在50年代后期的他,经历过没有饭吃的苦难岁月,上学时赶上停课闹革命,初中一毕业就下放,到了农村去“大有作为”。然后是参军入伍,再后来是进入教育领域,迎面而来的是“上班要文凭”的困境。他不服输,一点一滴地在艰难地蜕变,勤学习,善钻研,肯求教,好总结。于是,下过乡、扛过枪的门外汉终于成了教育领域的行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仅仅这些,还不是他的全部。

小安老师做事之所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其实是源于他做人做的纯粹。

他有最大的善意,对人捧出一颗真心;

他有良好的心态,拿得起,也放得下;

他有孩童般纯洁,干干净净晶莹透亮;

他有宽阔的胸怀,不计较,包容一切。

小安老师,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我实在是记不住他到底拥有过多少获奖证书,受到过怎样的表彰,我只记得他亲切而温和的面容,只知道用两个最朴素的字来形容他:“好人”。

退休了!小安老师每天其实还是挺忙的:遛狗,赏花,摄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自己快乐的生活。我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祝福:“小安,平平安安!”

2019-3-12

END

原创文字,感谢阅读。谢绝复制搬运,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