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熟的油饼吃过吗?陕西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层油饼,一份1.5元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外加美食资深爱好者,近日被一个油饼震撼到了。第一次吃陕西本土名小吃,被它的外形、口味和历史渊源迅速路转粉,所以蹦跶达人的第一篇美食图文,也就给它了---三原千层油饼。

丝细如图

油饼这个叫法是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本地人的叫法,这个油饼可不是大家印象中满口油的金黄烙饼,而是源自三原的千层油饼,又叫金线油塔,俗名抹布串油饼。一直自诩自己是吃货和美食爱好者,也多少了解一些金线油塔的名气和地位,西安的各大店以及路边摊都有金线油塔,但是,就是一直没有吃过,直到这个偶然的机会。

三原油饼 又称金线油塔

店铺外观 是三层哦

在三原县城隍庙转悠完毕已经是正午12点半,在出口顺带问工作人员哪儿有吃的,姑娘手一抬指着斜对面说,带孩子吃油饼吧,不辣也不麻。一行人心里犯着嘀咕来到50米外的油饼店,一进门既失落又惊喜。失落的是,这个“油饼”店不像别的店一样,只卖一样东西就是油饼。意外的是误闯入的这家不起眼的店竟然是百年老店,他家的千层油饼在2009年就被列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曾在此拍摄录制并播出。

店内宣传照

赵家千层油饼就在三原县城隍庙斜对面,是由清末在三原开餐馆的赵伯安研制而成,后来其子继承开店,现在已经到了第三代传承人。店内面积不大约10张桌子,一进门的地方挂着创始人和第二代传人的照片,以及价目表,4个千层油饼以及一碗豆浆一小碟泡菜算一份8元,再加油饼和豆浆都是1.5元,泡菜小菜0.5元。旁边是一些名人题词和简介,尤其是墙上的首创人赵伯安老先生的照片,立即让人感觉历史感满满。

创始人和一代传承人

一份标配版油饼

店内利落干净

很少见的厚瓷碗

晌午饭点时候店内食客不断,基本吃完都在打包,我们点了一份很快上桌,端上来后更意外:油饼不是饼,确切的说是由4小坨组成的一盘面食,小菜没尝出泡菜的味道,就是普通的凉拌白菜,豆浆用厚实的粗瓷碗盛着。用筷子夹油饼,就会发现为什么叫千层了,油饼丝细层多,蒸法使得味道喧软不腻,吃一口的确让人惊艳,豆浆也是原味十足,猪油味道搭配泡菜和豆浆完美互补,怪不得中午这么多人吃油饼。吃饭一会会遇到一个打包300块油饼的当地人,估计是给在外的儿女或者亲友寄吧。

在冰箱里的油饼 打包的就从这里拿

吃完油饼后,蹦跶达人在网上查询金线油塔,百度介绍这个名贵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几经变化和发展,在清朝的时候金线油塔又再度发展,关于创始人的说法也不一,但不变的是都认同三原油塔的说法,金线油塔从三原流传而出,而三原如今除了赵家千层油饼,老黄家的油饼也十分著名。下次再去打卡老黄家!

关注“蹦跶达人”,一起去感受和探索更好玩、更好吃和更新奇,一起打开新世界大门!文图均为原创,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