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绝命毒师》:一代毒枭刘招华,老白比起他都差得远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恶人的奇异人生,觉得跟绝命毒师的剧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整理下,之后无论是写成小说还是剧本应当都是极佳的素材。)

中文名:刘招华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福安市

出生日期:1965年3月5日

逝世日期:2009年9月15日

主要事件:建国以来头号大毒枭,公安部通缉特大毒犯

一、刘招华打小就聪明,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学时化学极佳,还得过省级化学竞赛奖。但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穷没上成大学,毅然选择了去当兵,之后当过武警,后来又委任为法警,在法警岗位上曾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也因为这段经历,在他贩毒后反侦察能力超于常人)

二、不知道是因为仕途不顺,还是待遇问题,刘招华在法警的岗位上没做几年便选择了辞职。而后表面经商,暗地却是在制备毒品,很是用心,还亲自去请教过大学教授(借口说是研制减肥药)。教授教会了他某道工序的结晶方法,他回去自己再稍加研制,竟然用甲基丙酮代替了麻黄素,发明了新型冰毒,这在国际毒品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他没选择这条道路而是在当初读大学的话,说不定会成为一名享誉国际的化学家。

三、刘招华为人仔细,制毒却极为大胆。一次生产量就有几十吨,是那些小毒贩子无法相比的,甚至超过了国际各国大毒枭的记录,警方在查获毒品时就他一人的量是当年全世界查获量的两倍。

四、因为之前当过警察的经验,在被通缉期间,有一次从外面回来看到警车把自己住的酒店包围了,立刻猜到警方一定会在交通要道设卡查车。于是便独自骑着自行车避开大路非常淡定地一路溜出了广州。

五、刘在外逃亡八年,但回首看来丝毫不慌张,自己有三个老婆四个孩子,期间还在桂林开厂投资做生意,最可笑的是他还因为见义勇为勇抓小偷上过当地报纸,光明正大接受采访,露脸出镜。

六、刘逃亡期间用过的化名,略显偏执又有些逗比,刘彬彬、刘森、刘林权、刘林杨、刘桂森、刘森青,连开的公司都叫森森公司,可以说对“木”很执着了。警方也很配合,之后将抓捕他的行动定为“啄木行动”,可以说是很有喜剧色彩了。

七、在刘的证件照终于作为通缉犯照片在电视上循环播放那天,当时他在外面吃饭,被老板问到和他像不像,他还能一脸淡定地和店家开起玩笑来。

八、刘在桂林的家终于被警察抄了,但他又一次提前逃跑了,还在暂时躲避的山洞里留下“刘招华到此一游”的刻字,可以说当时在场的警察无一不气的牙痒痒。

九、刘最终还是难逃法网,被抓后警察问他:“你是不是刘招华!” 他一笑泯之,又打趣着回答:“肯定是啊!这还用问,并且表示你们不用套我话,想知道啥列个提纲就行了,但想用智慧战胜我,那是不可能的。”

十、这样的恶人在临刑前几天接受参访时,答记者关于如何看待死亡之问:怎么死都一样 被枪毙和生老病死没啥区别。

这样看来,刘招华的一生是天才且逗比的一生,但终究是毒贩,终究是犯罪,终究是个为恶人世间的罪人。故事的结局很合理,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警察与其斗智斗勇长达九年,终将其擒获正法。只是偶然看到这样的故事时,还是会感叹一声,奇异人生,只在倏忽抉择之间。

最后说一句,这种故事没被发掘拍成电影可真可惜,比什么绝命毒师还精彩上千倍百倍,常言说的艺术高于生活,在这里反倒成了生活高于艺术了。

如果觉得故事还算有趣,欢迎各位转发收藏,评论区留言,热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