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越来越疯狂,你的快递在派送吗?

五十多岁的邹建华,可以说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快递行业内,2013年他组建递易,进入国内快递柜市场,从传统物流行业转向智慧物流,致力于解决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递易拥有近百项技术专利,可对接各种系统平台。截至2018年底,递易自主研发的产品已批量适用于500多所大学、80多栋商务楼、6000多个社区网点。

递易成立时正是国内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的节点,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递易刚好成为国内快递行业转变的的见证者。它不是一家单纯做快递柜的公司,而是可以帮助本地团队提供全场景品牌定制 "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快递柜、PDA、移动电脑端的各种系统应用等,更像是快递派送品牌背后的军师。

派送!派送!派送!

2010年到2018年期间我国快递业务量逐年增长,实现从23.4亿件到507.1亿件的增长,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邹建华认为只要电商行业在增长,快递的业务量就会增长,随着快递业务量增长、派送难度也随之增大,这一现象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尤为突出。

8年前,邹建华就留意到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他看来,快递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是行业痛点,更是社会痛点,是一串连锁反应的起端。一方面,底层快递员数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配送需求。由于配送量上涨对底层快递员的需求不断增大,但薪资待遇问题一直没有改善,底层快递员流动量大,人员极为不稳定。另一方面,由配送大量快递导致的社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上的配送完成是指快递送达到所填地址,期间所需的快递配送人员、配送车辆数量大,导致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都在城市中潜移默化地存在。另外由于是由陌生人派送上门,导致安全隐患巨大。

针对这些痛点,递易推出配送驿站解决方案和智能快递柜解决方案。

快递不配送上门,而是集中在路程合适的驿站或者快递柜里面。这一举措首先解决了收件人的时间不匹配问题;其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解决了配送端的人员问题。同时由于配送上门导致的一连串社会问题也随之解决。

优化,优化,优化!

递易将第一个投放场景选在了学校,不仅是因为由于快递无法送上门,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快递柜的派送形式,更是为了考察和优化产品。

校园场景相比起社区或者园区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相对集中。这样的特点注定是对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巨大挑战。递易则利用这一点来完善自身产品品质,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钻研精神。正是如此,递易保持每年申请过百项专利的速度,在人脸识别和掌迈识别开柜方面由重大突破,快递柜和SaaS平台的品质不断提升。

除了在产品品质上面下功夫,递易还在产品功能上不断优化,而不是将快递柜当作是解决所谓问题的神器。目前递易独家推出的"一键开箱"功能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降低快递员操作难度——选中柜组内无物品的柜门可自动打开,后续集中完成扫码、投递,确认流程。别看是这样的小小一步,却真实地降低了快递员的时间成本和劳动量。

起于快递,不止于快递

原本递易是由于快递配送的痛点才诞生的,但邹建华认为,如今快递柜的模式不仅可以在快递业发光发热,,已然可以拓展到其他行业了。例如快餐柜(园区内外卖配送、领取处)、收衣柜(顾客将需要送洗的衣物放入,洗衣店负责人集中取走)都有很好的使用前景。其原理都相同,在商家角度来看,降低了人工成本,也便于规范化管理;在顾客角度,时间自由度有所提高。

递易希望打造一个还没人涉足的领域——用科技让交付更美好。打造线下一公里的生态,将线下一公里内的相似商业模式集中起来。邹建华认为递易的模式与小米相似,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事无巨细地解决线下一公里内的所有业务。

有人认为《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实施后,由于每一次投递都需要联系收件人快递柜使用量会降低,仿佛《办法》实施是对快递柜行业的冲击一样。但对邹建华来说,快递柜投入使用后确实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存在,但这些都"瑕不掩瑜",原本快递柜诞生的时候也并不是想成为一部分快递员规避责任的工具。原本快递柜的存在就是为了互惠互利的,所以规范市场也是对其长远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