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有些新房剛建好就開裂?跟磚基礎有關係嗎?

最近很多的朋友反映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家裡的房子出現開裂而且開裂的很嚴重。一般來說像這種嚴重的裂縫就是屬於結構的問題,結構類的問題確實需要引起重視。例如現在就有朋友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農村有些新建房剛建好就開裂?跟磚基礎有關係嗎?

一棟房子穩定的根本是什麼?

俗話說得好,百尺高樓平地起,高樓大廈都是始於根基。所以說任何一棟樓,最最關鍵的部位就是它的基礎。基礎做的好壞就確定了這個樓的穩定與否。例如我們最常見的一些高層的住宅,下面都有很多的基礎。住宅下面的基礎做法是這樣的:首先通過地基勘測單位對這個區域的土壤進行勘測;然後設計院通過相應的受力計算,計算出需要使用的樁基類型以及樁基的深度;最後再根據樁基礎類型、蓋樓房的類型來設計整個樓的基礎。樓房基礎一般都要包括樁基、基礎底板、基礎梁、最後上面的一些部分也就是標準層的一些做法。所以在蓋房我們最最需要關注的就是樓房的基礎,這一點是千萬不能馬虎的。在這裡,個人建議大家就是很多朋友自建房的需要注意,千萬不能就是直接從網上搜了一套建築的圖紙,而且建築圖紙基本上都是沒有基礎以及結構的圖紙的,只是一個模型。而很多朋友就根據這個模型去蓋房子,至於這個房子最終牢固不牢固真的很難說。

自建房屋的基礎的類型

第一種就是我們自建了一個平房或者是瓦房。這種情況也是以前農村最常蓋的一種房子,都是一層的結構。估計很多朋友都有印象,這種一層結構的房子都是使用的條石基礎。所謂的條石基礎,就是在我們房子的牆柱對應的下方,挖大概一米深的基坑,基坑內用大塊石進行砌築,砌築到出地面,上面開始砌磚牆。第二種常見的基礎類型就是目前最常用的一些自建房的基礎,也就是新建的一些兩層的甚至三層的小樓房。這類樓房的基礎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鋼筋混凝土的地梁作為結構。地梁的設計依據的是我們樓房的牆,還有柱子的結構。然後在地下進行挖基礎坑槽,基礎基本上都是600mm寬的這樣一個標準做法,深度大概也是1000mm。然後綁紮鋼筋,最後澆築混凝土,做成一個鋼筋混凝土地梁的結構。第三種房屋的基礎,自建房很少有用的,都是樓房在用。其實這種才是最牢固的,做法是基礎底板加上基礎梁組成的一種基礎。在挖基坑的時候是把整個房屋的下面下挖一定的深度,然後在基坑範圍內做一個基礎底板。基礎底板的上面,然後做有相應的梁,柱。其實現在很多樓房的蓋法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自建房牆體開裂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最常見的基礎的沉降不均導致的。任何一棟樓房在蓋完以後,都有一個允許的沉降量,而且整體的沉降應該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出現一棟房子的一側沉降多,另一側沉降少,也就是出現沉降不均,那麼房子的牆體可能就是要出裂縫了。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沉降造成的裂縫。第二個原因就是牆體與牆體之間的結合出現的裂縫。這種裂縫啊經常出現在我們的一次結構牆體與二次結構牆體之上。例如一次結構牆體都是鋼筋混凝土的,然後二次結構牆體就是我們說的磚牆,牆體之間的連接方法錯誤,或者是措施不當,最後都會出現裂縫。第三個原因就是砌築本身造成的牆體開裂。這個一般來說都是由於不遵守規範要求造成的。例如牆面一次砌築的過高或者是上面的斜砌沒有等到規定的時間就一次砌築到頂,這樣都會造成牆體的開裂。

牆體開裂跟磚基礎是否有關係

現在很多的農村蓋房還是採用的是磚基礎,也就在挖完基礎的坑槽以後,在坑槽內使用磚砌起來的基礎磚。這種磚基礎的受力非常有限,時間久了大多數都會出現一定的開裂情況。所以說,如果家裡的房屋是磚基礎的,那麼出現裂縫以後,首先肯定要考慮的就是磚基礎的問題。而且幾乎都是磚基礎出現問題導致的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