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寒衣节:中国节日知多少?个个都是一首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洋溢着中国人的生命精神。

今天寒衣节,一个极有亲情温暖的节日。借此,按照一年的顺序,盘点一下我们自己的节日,每个节日选一首诗词代表作来做诠释。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农历正月初一。也是古人说的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把“元旦”这个极好的词“送”给了公历1月1日。大年初一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穿新衣,串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最喜庆的日子。

【元宵节(上元节)】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农历正月十五。放花灯,为持续近一个月的过年谢幕。

男男女女赏灯赏景赏月亮,顺便找个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懂的。

【龙抬头】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农历二月初二,天气暖了,特别是江南,花也开了,蜂蝶也来了。那还等什么,游春呗。春天来了,春心动了。

【社日节】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祭祀土地神。一年两社。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神,祈祷丰收,顺便把自己喝醉。


【花朝节】

花朝

(近代)苏曼殊

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农历二月十二等。百花的生日。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说“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等多种说法,一般越到南方,花朝节越早。

【上巳节】

上巳游显亲寺题其壁

(宋)方岳

芳草垂杨水底天,半晴半雨作春妍。

幅巾道服篷船坐,不是诗仙即酒仙。

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人们结伴到水边沐浴,男男女女一个河里下饺子。文人们还要玩曲水流觞,南方的泼水节也是这天。

郊外游春,会发生很多“春天的故事”。

【寒食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为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不生火,吃冷食。晚上生新火,从皇宫中接火种,只能是贵族之家了。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公历4月5日前后。中国传统节日多以太阴历为基准,但节气却是太阳历,是太阳运行一个周天的二十四等分。所以节气以公历计算。清明,“万物清洁而明朗”。适宜于踏青,敬祖先只是捎带的事情。


【端午节】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农历五月初五,“重五”。据说为纪念屈原而设,赛龙舟、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插菖蒲,挂艾草,用兰草汤沐浴,佩香囊……夏天到了,病菌活跃,习俗都跟健康、祛病有关。在古代,一旦生病了,可是了不得的事。

【七夕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农历七月初七。天上要干的活,是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人间要干的活,是姑娘们趁织女心情好,想学点针线手艺,这就是乞巧。

【中元节(七月半)】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农历七月十五,或者十四。本来是祭祖先,祭鬼神的。但是也要祭祀自己的五脏神。看看范仲淹喝成什么样子,自己吊嗓子,客人跟着起舞。还说,不起舞、不高歌,老了怎么办?这个问题现在也通用。


【中秋节】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农历八月十五。还是赏月,想亲人。苏轼这天喝醉过,写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篇。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就是重阳,重复的阳。登高,插茱萸,想亲人。现在的人这天要敬老,老人这天别出来,出来要反复的过马路。



(图片选择公众号“设计目录”,致谢)


【寒衣节】

寄夫

(唐)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农历十月初一。天快冷了。寒衣送暖,给到了那个世界的亲人烧纸衣服,也给这个世界的亲人寄真衣服。顺便说一下,这个女诗人陈玉兰,老公王驾,就是上面写《社日》的那位。两个诗人在一起,谁做饭谁洗碗,这日子怎么过?

【下元节】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鬼神。当然可以喝酒,可以写诗。像苏轼这样的,喝酒写诗,是不计日子、不计时辰的。

【冬至节】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阳历12月23日前后。冬至是节气,节气是阳历。冬至这天,太阳最低,日子最短,夜晚最长。妈妈总会叮嘱孩子,少出门,早归家。在外漂泊的人,这天肯定更加想家想妈妈了。

【腊八节】

腊日宣诏幸上苑

(唐) 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农历腊月初八。大冬天,吃腊八粥,养养生,也挺不错的,偏偏武则天要游园——万物凋零,游什么园呢!还下旨让上林苑的花都要盛开。据说,第二天,各种花都开了。只有牡丹有傲骨,没有开,于是下令把牡丹烧了。武则天不是一般的霸道。


【祭灶节(小年)】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北方腊月廿三,南方腊月廿四,过小年。家家户户的灶神都要上天,汇报寄宿家庭的善恶是非。为了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所以要祭灶,巴结巴结、用糖浆糊嘴。敢情神仙也是可以贿赂的。可是吕蒙正没钱,这家的灶王爷只能喝一碗清汤上路,够惨的。

【除夕】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腊月三十,有时候也是廿九,反正农历最后一天。

全年最大的节日,要团圆,要守岁,要放鞭炮,要提灯笼,要大吃大喝,家族要集体祭祀祖先,小孩要给大人行礼,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总之,最大的节日,最开心的节日。

【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有三个特点。第一,与节气相关(寒食、清明、冬至)用阳历。其他都是用阴历。第二,阴历初一(春节、寒衣)、十五(元宵、中元、中秋、下元)、月日数字重复的日子(龙抬头、端午、七夕、重阳)最为常见。第三,节日的主要任务有祭祀祖先、祭祀鬼神、想念亲人、全家团圆等,不忘来时路,珍惜眼前人。

(跟着时间念诗词,拙作《一寸光阴一寸金——2020诗词日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详情扫码)



==========================

宝宝念诗-韩可胜

baobaonianshi【←长按复制微信号】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和父母念诗。感谢您关注“宝宝念诗”!感谢您每一次的阅读、点赞和转发!本文图片据网络,非商业使用,谨以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