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万报名,47万弃考:公务员考试——中国父母控制孩子的新战场

"早知道就不让你去北京读书了,考上XX大学还不如某某考个二本让家里人省心!只有你考上了公务员,有了权力,咱们家才能真正轻松,我们都是为你好……"这是知乎上一位网友与父亲的对话,也是众多"国考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年轰轰烈烈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昨天全国上演,143万赶考大军亮剑考场,很难想其中占比最多的,一向以追求个性著称、蔑视铁饭碗就业观的"90后"们会对体制内的生活如此向往。与其说这是追求未来的拼搏,不如说是中国家庭控制权争夺战的下一个战场。

不要再试图拿着网络上到处飘飞的"公务员工资条"来说服父母了,体制内的好与不好、公务员职业的真实现状等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是一场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对子女生活的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而且公务员考试也不是这场战役的最后战场,你会发现,你的择偶、婚姻生活和生孩子统统冒着浓浓硝烟。当然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凡是听过"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的人,都是素未谋面的"战友"。

为什么想赢回人生的控制权这么困难,因为中国父母在迫使子女妥协这一领域,有着无比丰富的经验。中国一部分父母是最不吝于用眼泪和狠话,用所谓的"孝顺"名声"绑架"子女,他们的套路是很熟练的。开始用眼泪和狠话逼你,让你失控,你一失控说了狠话做过分的事情,就理亏了,等你发现理亏口短的时候,他们会乘胜追击让你妥协投降。这一套"组合拳"如行云流水一般熟练,绝大多数孩子们会在他们制造的"战场"上缴械投降。

如果只有考上公务员才是人生赢家,那为什么在考上大学之前,很少听到有家长自豪的跟别人介绍:"我的孩子的梦想是做一个公务员"?其实是因为上一场控制战"考大学"已经结束,职业选择就是下一战场。并且对于权利的追逐向来是中国人羞于表达,但又难忍心痒的顽疾,只能关起房门私下"密谈"。同时他们又有丰富的论据素材,例如公务员有多少隐形资本,包括婚姻、孩子教育等等,接着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再一次粉墨登场,为他们的证明题列出最后的"铁证",自信满满的等待你的屈服。

那么广大终于完成中国式"学业"深造的同学们是否就没有应对之策呢?也不然。咱们需要先改变观念,弄明白一些事情。

1.不能干涉我们生活是底线,其他的尝试理解包容。父母对于子女的经济、经历、情感上的付出非常大,付出换取控制的心理也是出于本能,并非有什么预谋,不能把这种爱给完全黑化。我们虽然不服从他们的控制,但是依旧要怀着一颗反哺的心对待父母,难道我们还比不过一只"乌鸦"。

2.对于父母的依赖不要太大,越早"断奶"越好。在我们的孩童时期,父母的确可以通过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帮我们做出很多正确的选择,我们也受益匪浅,但也同时种下了不能自主做决策的种子,其恶果就是在自己人生的关键路口,我们犹豫不前,总是希望有人帮我做出"正确"选择,这时父母再次登场。人的大脑有一个机制,就是依靠过往经验和多次重复来固话某种应对困难的思维行动模式,一旦我们总是让别人帮我们拿主意,那么慢慢的大脑也就不再思考,更不敢做出选择。所以,越早开始控制自己的生活越好,先从小选择开始,这样父母和孩子都不会太难受。

3.如何抵挡中国家长的王牌杀招 ——孝顺。中国常言"以孝立国",这是我们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一直昌盛不衰、无比团结的原因之一,但是应用场景不对,就会成为捆绑孩子的"杀手锏"。它很难防御,是因为这种文化总是希望家庭是一个永不分割的整体,这样就会和孩子必然走向的独立形成剧烈的反差,矛盾是一触即发的。只有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对父母有规划的进行心理假设,让他们知道你很孝顺,但是很有自己的思想,有给他们"养老"之心,并不是白眼狼才行,这才是避免后面"亲情大战"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不是对于公务员这份职业有什么偏见,它毕竟也是职业取向的一种,只要大家都是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选择,我还是希望他们都能得偿所愿的。只是不希望这是成年后的继续妥协,应该是新的人生的开始。

孩子从来都不属于父母,但父母永远都属于孩子。这场"独立战"不是零和博弈,如果“打法”好,你一定会亲情事业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