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听话不服管,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今天刷到一个短视频,里面的男孩正在青春期,有一些叛逆,站在一旁指着自己爸爸大声说



“我初三的时候跟同学打架,你怎么做的,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在你们眼里,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了”

“你们就知道打我,小的时候一点点什么事就打。”

妈妈反驳几句,表示她和爸爸还是很关心孩子的,但孩子就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大声。而爸爸坐在沙发上抱着手,跟他反驳辩解。这个男孩在特殊时期许多事积累下来,自己的委屈,过去的种种翻起来依然令孩子情绪难以平复。

看着视频我特能理解那孩子,我的青春期因为父母有一些方面做得不符合我的预期,也曾叛逆过,那段时间面对家人真的满身是刺。

回想过去种种,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自己和家庭出现这样裂痕。

青春期百度上显示: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年龄跨度从10至20岁。这段期间自身变化、升学压力、同学关系等各种问题向孩子袭来,他们身在其中,有时候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去做一些大人的事,有时候又因为现实的打击心情低落。

但其实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孩子这段时间前期是会倾向于求助父母。因为父母在孩子眼里是可以帮助他们的人。

其中有部分父母会关心引导,而有部分则不然,须知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冲动易怒,有时可能跟同学打架,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说孩子的错,这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

当孩子成绩有所下滑,有些家长又是怎么想的呢?认为成绩下滑就是不认真学习,甚至认为孩子不是好孩子了。



在学校受了委屈,有些父母也会觉得是自己孩子的问题,总是要求孩子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却不愿去了解事情经过不愿反思自己。

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努力读书,而做出承诺,却并不兑现,这让孩子该怎样思考呢?

此类种种致使原本应该亲密的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各执一词,互相指责,亲子之间究竟少了什么?究竟是谁不理解谁?



在带娃的几年里,有一段时间孩子在我面前装乖,背着我吃零食,怕我说他。有时候也不愿意和我分享他在幼儿园里面的事,很多东西都不愿告诉我,甚至有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也不给我开口,作为一个敏感的妈妈,我感觉到他和我之间生出了隔阂,他好像不那么信任我了。

是的,信任。没有了信任,孩子不相信父母,也就不会把父母当可以说心里话的对象,十分反感父母的管教。而父母对孩子没有了信任,平日里看小孩,就像看小偷似的,总觉得孩子在背地里搞不好的事!

而宝宝对我的态度,也让我想起青春期时因为父母的一些做法,我叛逆的种种行为,不想和父母沟通,什么事都瞒着他们,特别反感父母的说教,偏偏我爸还是那种硬刚型,那时候真的没少冲突。

只是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对我的不信任这一天来的这么早,第一个叛逆期就来事,不过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比较好纠正,他有情绪,但因为小,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最多就是躲着我,不愿和我说太多话。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前面的文章也提过,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先反思自己才好解决问题。

反思己身,大概那段日子是有些严格,什么事都上纲上线,什么事都不允许,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吃零食、不允许出去玩,总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觉得对他不好的就说不,完全以大人的角度看待小孩子的各种问题,态度方面也过于严肃,但是仔细想想,我不喜欢这样的家长,也不相信这样的家长能带给自己乐趣。

思及此,那就学着改变下自己,换个方式说话,给彼此留一定的空间,在尊重他的想法上,少一点限制多一点鼓励,有空的时候陪他玩,在他和外界发生冲突的时候谨慎理性的处理事情,了解事情原委,尽量不委屈孩子,也不苛责他,最重要的对事不对人。

总结下来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孩子的心愿,耐心解释为什么

在我知道木木背着我吃东西、发觉他不喜欢和我聊天说话时,我就开始改变,其实也简单就是他想看电视想要什么,一定让他说出来,然后合理的诉求给予满足,超过的部分都是不行。想吃垃圾零食,偶尔的也满足。不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会仔细给他解释为什么。

兑现自己的承诺

父母对孩子有一些期待,偶尔用奖励的方式去实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注意承诺的事一定要自己能做到的。

我也会用到奖励的方法,但承诺木木的事,除非外部因素,不然只要达到条件,就兑现。比如有一阵子他不穿拖鞋,用了奖励方法,答应他完成30天回家换拖鞋的小任务就可以兑30块的恐龙。一天天坚持,完成之后,确实给了他奖励,拿到恐龙玩具,他就特别开心。

对外发生冲突,教孩子怎么应对。如果当时父母在场,也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想办法理性处理事情。

记得有一次他和同学玩滑板车,男孩都有点皮,不知道怎么搞的撞到一起,撞了两次,第一次两个人都没事,我给他们讲了。第二次他同学哭得特别厉害,大概是撞太疼了,木木额头撞的部分都红了,但木木忍住了没有哭,我当时扶起来了他同学,安慰了下,但我是两个人一起都说了下,以后都不可以对撞。主要是因为我不知道谁有意谁无意,或者他们都是有意撞着玩的,只是他们也没想到撞狠了会这么疼,不过这事也挺危险了,后面也给木木讲了挺久。因此如果孩子在外面发生什么事,最好都先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再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心态和他一起去处理,让他知道父母心里是重视他们的。

意见不一致时,耐心沟通解释

孩子一路成长,在家庭、学校、同学之间会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对一件事不一样的意见,父母如果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当尽力沟通,说明自己的想法,在客观理性以及孩子能听懂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的方向、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包容的心态去教孩子怎样包容,如果父母也都只顾自己的面子,只顾自己的想法,孩子同样也会如此,各自为战,彼此间的信任土崩瓦解,孩子不相信父母,父母不信任孩子,于是矛盾丛生。

其实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会观察大人,会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也会给爸爸妈妈贴标签,但他们的想法不一定正确,这就需要大人去引导纠正,信任,是他们愿意听话的基础,如果父母言行不一致,父母无法帮助他们反而孤立他们,父母一旦辜负了这份信任,孩子贴上了给“你们说你们也不会帮”的标签,要重新建立起来信任,越大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