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越来越严,会计别给工作带来麻烦,这个常识要记牢

有人说这个税收管理动向我了解了干什么,有啥用?能帮我应用利好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是能帮我合理的筹划税收?

有人说可以,有什么说没啥用,要我说,还是可以的,我们要是了解了税务机关的每一个动作以及下一步的税收管理方向,那我们就知道在利用政策、合理筹划时应该注意哪些方向了,是不是?

税务稽查每年会有一个重点方向,在税务稽查会议时会让我们企业了解税务稽查的方向,进而帮助我们去判断这个行业在哪些税收管理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但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稽查的会议也没有做宣传和推广,那今年从总局到各地税务机关,他们在做税收管理的时候到底会偏向于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或是对企业的管理采取什么样的思路呢?

案例:



这是在国务院的互联网加督查的平台上,六月份的时候曾经报曝光过一件事件就是河北有一个县因为盲目下达税收任务,导致了一些企业纳税人在些平台上进行了举报,国务院督查和 税务总局介入后查实,对河北的这个景县进行通报批评,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事情?这里我们只关注税收的问题。


是盲目下达税收任务,搞税收进度排名

由于疫情,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复工复产相对来说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税收来说,正常情况下,相对于以前同期来说,应该是不如以前的 ,但是景县却盲目向下面十六个乡镇呢下达了上半年的税收任务,而且还同比进行增长。


2、开展集中清缴欠税


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曾明确提到过不允许去做集中清缴。但景县却硬性摊派给企业,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跟公安部门一起建立税警联络机制,这对企业的压力来说是很大的。


3、征收”过头税“


更过分的是通过微信群明确通知说企业申报五月份增值税的时候不让抵扣进项。那不抵扣进项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销项全部交增值税, 这个行为按照我们税务总局的说法,叫征过头税,对于一个正常的一般纳税人企业来说,它有进项、有销项,是用销项抵扣进项后再去缴纳增值税的。

通过这个通报批评的案例,我们能看出来什么呢?

整个税收的大环境都是趋向于稳,跟党中央、国务院的“六稳”、“六保”方针是保持一致步伐的。也就是说税务机关,最大可能不去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会说时不时的跑你企业去查账、去翻账,也不会去做大规模的清缴欠税的这种动作。企业只要正常经营,没有过激的行为基本是没事的。


那什么是过激行为呢?


虚开发票


1、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的三种情形在《发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三种虚开发票的情形,分别是

(一)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三)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老王经他人介绍为老胡虚开发票200份,合计金额40万元,老王在园区注册了5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利用季度30万元内免征增值税的优惠,开具费用发票,按照一定手续费卖给胡某以此作为成本或费用,份数241份,合计金额428000元。

好会计提醒:只要虚开发票达到100份以上,金额累计四十万元以上都将被立案处罚,无一例外。


2、常见虚开发票的几种情形

(一) 未发生交易而开具发票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

A公司未购买B企业设备,但取得B企业向A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50000元。

(二) 发生交易但数量或金额不真实

A公司采购B企业货物100万元,但要求B企业向A公司开具120万元的货物销售类增值税发票。

(三) 发生交易但销售方与开票方单位名称不一致

A公司采购B企业货物,但取得C企业向A公司开具的货物销售类增值税发票。


3、虚开发票的后果

而是说我在后台去运用大数据,对于企业的这种风险做精准的把控。如果发现企业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高,经营风险比较高,再进行重点的监管。


纳税信息等级太低

近年来,纳税信用等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已经影响到企业。

税务管理控制如上图列示,与外部机构的业务往来也会超成相应的影响:比如说贷款,信用等级不高的话,银行也会把你拒之门外。

再比如说招投标,企业的一些项目是与政府合作的,如果信用等级为C或D的话,你根本就不可能进入到投标的环节。


1、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方法

1、 纳税信息等级扣分标准

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扣分指标,分别列示了一部分:


由以上分析,国家税收征管的动向基本是以减税降赋为基调,坚决压实主体责任,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以及以清缴补缴为名增加市场主体不合理负担。坚决不搞大规模集中清欠、大面积行业检查,坚决禁止采取空转、转引税款等手段虚增收入。建立健全税费收入质量监控和分析机制,利用大数据完善分区县、分税种、分时段的收入实时监控体系。

所以,税收征管还是会基于大数据的双随机、一公开的这种监管方式,基于信用加风险的监管方式去进行正常的监管,只是最大可能不去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所以说税务机关不是不管企业任其随意野蛮生长,而是更精准去进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