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在300光年外找到了第二颗“地球”

近日,一支跨国科研团队,经过重新仔细研究分析来自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传回的大量观测资料后,

发现了一颗和地球大小、温度都相当近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堪称“第二颗地球”。这也让天文学家们更相信,还有其它行星适合人类居住。

该行星表面的想像图

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1649c(Kepler-1649c)”,距离地球约300光年,它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行,体积大约是太阳的四分之一。由于红矮星是银河系中最常见的恒星,这意味着,宇宙中的人类宜居可能比过去想象中的更普遍。

这颗新发现的开普勒1649c行星的半径是地球的1.06倍,它从其围绕的恒星接收到的光量,大约是地球从太阳接收到光量的75%。

开普勒1649c行星和地球一样,也位于它所处的星系的“适居带”,距离其围绕的恒星的距离不太远,不致过于寒冷,但也不太近,以致过于炎热。适居带上的岩石行星,地表也可能有液态水,让生物得以生存。

地球与开普勒1649c的比较图

15日,《天文物理期刊快讯》上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NASA表示,这颗新发现的可能宜居行星,是目前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和地球最为相似的。

因为行星本身不会发光,仅能利用行星通过恒星时的“阴影”被辨识出来,因此电脑很容易判读错误。事实上,一开始开普勒1649c并没有被电脑算法辨识出来。庆幸的是,科研人员通过一一比对所有可能的资料后,最终确认开普勒1649c为一颗可能宜居人类居住的行星。

这次研究使用的资料,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以前传回的旧观测数据。开普勒望远镜是一种专门为搜寻类地行星而设计的折射式太空望远镜。从2009年3月成功发射后,先后发现了2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2018年底因为燃料用尽而退役,但从它传回的资料中,科学家仍时常有重大发现。

开普勒1649c围着红矮星运行的示意图

目前,接替开普勒望远镜担负搜寻系外行星任务的,是2018年4月成功发射升空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

“这颗遥远、迷人的行星给了我们更大的希望,第二颗地球或许仍在茫茫星海之中,等着被人类发现”,NASA 科学任务局副局长托马斯祖布琛说,“随着科学界寻找宜居行星的能力不断完善,开普勒望远镜和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回传的资料,将继续产生惊人的发现。”

围绕地球的人类航天器

随着人类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和宇宙的关系越发紧密了,闪闪发光的星群与深邃的宇宙,人类正渐渐揭开她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