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进村 农家书屋用智力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七里河区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的农家书屋学习气氛浓郁

高墩营村的农家书屋

二营村的农家书屋

城关区 科技书籍成了抢手货

4月29日,城关区伏龙坪街道二营村在村委会农家书屋开展了“读书日”系列活动。由于正值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热潮,此次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在线上进行诗歌朗诵分享,线下组织村民开展书籍阅读。

据了解,二营村农家书屋成立于2010年,12平方米的书屋里共有图书5000余册,全部由张掖路新华书店提供。如今,种植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农家书屋在农民增产增收的道路上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二营村农家书屋负责人王彩莲说,现在产业结构调整,村民们种起了高原夏菜。要想蔬菜种得好,全凭科学种植,农家书屋经过协调联系了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现场“授课”,书屋内的农业科技书籍也成了抢手货,被大家轮番借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文/图

兰州新区 助推乡村振兴“加油站”

在兰州新区,读书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工作积极开展,14个已建成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8个农家书屋正发展为智力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武器。在打造“书香新区”的路上,兰州新区积极引导乡村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平台建设,走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精准扶贫、扶智的新路子。

“在这里借阅书刊,不仅长知识,还能‘邂逅’街坊邻里唠家常。”57岁的栖霞街道宗家梁社区居民李旺财说,他每天都来这里“充电”。

据了解,目前兰州新区已建成1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阅览室、书画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建成农家书屋48个,藏书总量8万余册,每个书屋配套阅览桌椅,满足群众基本阅读需求。

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文化促进与执法监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制定下发《兰州新区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并下拨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专项资金34万元,加大基层对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进行资源整合,用智力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七里河区 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4月29日下午,七里河区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的农家书屋好不热闹,乡亲们围聚在一起,听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罗俊杰给大家介绍百合种植技术。

据了解,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如今有1436户农户,建立于2018年的农家书屋是他们学习交流、开拓眼界的好去处。

据黄峪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赵玲介绍,近几年黄峪镇利用农家书屋为场地,通过自主阅读、专家讲座等方式大力推广最新的惠农政策和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当前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我们充分认识到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农村文化环境的发展,将对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赵玲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榆中县 实现268个村全覆盖

近年来,榆中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农家书屋作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农家书屋,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到村,不仅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更为农民致富提供“宝典秘诀”。全县268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目前各村农家书屋运用良好。

在榆中县夏官营镇高墩营村的农家书屋里,1.5万余册图书包罗万象,从线下书籍到线上电子阅读或听书,农家书屋成为当地儿童、农户、老年人闲暇时的好去处,不仅营造了阅读的氛围,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据了解,高墩营村农家书屋建立于2006年,是我省首批试点农家书屋之一。现在的书屋拥有1.5万册各类图书。书屋里不但安装了暖气,还开设了电子书下载阅读服务,书屋的“人气”越来越旺。

通讯员 季桂珍 魏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婧 李莉 文/图

皋兰县 开拓脱贫致富的新思路

近年来,皋兰县九合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4月27日,九合镇朱家井村邀请本村最有经验的桃树种植户刘勤芳在村委会为种植户开展桃树栽培技术培训。九合镇农村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全体人员、朱家井村委会全体成员、种植大户等56人参加培训。

据了解,九合镇积极推进将农家书屋和农业科技培训结合在一起,通过举办现场讲学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增强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开拓脱贫致富的新思路。

目前,该村桃树种植大户30户,桃树种植片区8个,桃树种植面积1500亩左右,年产值800多万元,带动了全村107户贫困户依靠种植桃树走上增收脱贫之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