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市的1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2019年财务数据大PK

香港,俨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仅次于美国)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明天(4月24日),又将多一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IPO上市。港交所于2018年4月推出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新规则”,鼓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按照港交所量身打造的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节在香港IPO上市。


截至目前,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的「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已有15家,加上明天即将上市的康方生物(09926.HK),香港市场就有了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就主营业务来看,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的11家主要从事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本文主要从2019年的营业收入及毛利、研发费用、盈利情况、以及 IPO募资、上市后再融资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01 营业收入、毛利

1、营业收入、毛利

就营业收入来看,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2019年有营业收入的只有10家,汇总营业收入合计54.4亿元,平均每家5.44亿元,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百济神州(4.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9.87亿)、信达生物(10.48亿)、君实生物(7.75亿);其他的 6 家,在2019年尚未有营业收入。


就毛利来看,2019年也只有这10家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才有毛利,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百济神州(3.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91亿)、信达生物(9.23亿)、君实生物(6.84亿)。


2、营业收入、毛利的增长率

就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来看,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比较抢眼的主要有2家,信达生物

从2018年的0.09亿增至10.48亿、增长109.5倍,君实生物从2018年0.01亿增至2019年7.75亿、增长828.9倍。


就毛利的增长率来看,同样也是这两家的毛利率增长比较突出,信达生物增长96.4倍,君实生物增长1,025.1倍。


02 研发费用

1、2019年的研发费用

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2019年的研发费用共投入132.05亿元,平均每家的研发费用为8.25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超过平均数的有4家,主要是百济神州(64.69亿)、基石药业(13.96亿)、信达生物(12.95亿)和君实生物(9.46亿)。


其他11家的研发费用都在平均线以下,其中最低的是歌礼制药(1.26亿)。


2、研发费用的增长

就研发费用的增长率来看,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2019年的研发费用,除了歌礼制药(-12%)1家是负增长外,其他的15家都是增长的,平均增长率为79%,增长较为明显的是中国抗体(增353%)、康宁杰瑞制药(增154%)。


03 未盈利情况

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的可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是负数。这16家合计亏损 188.93亿元,平均每家亏损11.81亿元,其中亏损最大的是百济神州(-9.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6.18亿),亏损最小的是

歌礼制药(-0.96亿元)。


由于研发费用是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最主要开支,但是哪怕是剔除研发费用的话,这16家中也只有歌礼制药、君实生物这2家的净利润会出现正数,其余的14家仍然是负数。


04 IPO募资与首日表现

1、IPO募资能力

这16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IPO募资总额为 396.80 亿港元,平均每家募资24.80 亿港元,其中募资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百济神州(70.85亿港元)、信达生物(38亿港元)、君实生物(35.42亿港元)。

IPO募资低于10亿港元的只有3家,分别是华领医药(8.92亿港元)、

东曜药业(5.90亿港元)、亚盛医药(4.79亿港元)。


2、首日表现

在这已上市的15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上市首日的表现出现 8家上涨、5家下跌、2家无涨跌的情况,其中涨幅前三名为康希诺生物(涨幅57.73%)、康宁杰瑞制药(涨幅32.35%)、启明医疗(涨幅30.45%),跌幅最大的是中国抗体(跌幅21.05%)。


05 上市后再融资能力


目前只有2家在香港IPO上市后进行了再融资:

1. 百济神州,于2020年1月2日以每股13.45美元(相当于每份美国存托股份174.85美元)的价格向Amgen发行15,895,001股美国存托股份(代表 206,635,013 股普通股),募资27.79亿美元;(百济神州是在美国上市之后、在香港做第二上市)

2. 信达生物,于2019年10月9日以每股24.60港元配售9,700万股,募资23.86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