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数额达百万怎么判刑 快手27人盗刷672万

北京市海淀法院4月14日通报称,法院以盗窃罪判处27人11年半至1年1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案件主审法官表示,利用网络平台漏洞从事黑色产业链获利,是当前司法打击的重点。

  作为国内受众较广的短视频平台,快手APP的用户可以在平台以“打赏”礼物的方式对他人进行赠与或被赠与,所有礼物可转换为名为“黄钻”的平台内代币使用,并最终通过微信支付平台提现。

  案件资料显示,2018年7月,“快手”系统升级中,“提现”系统出现了一个漏洞。利用这个漏洞,27人在24天内,从“快手”827名用户的4629笔订单中盗刷672万元。

  案件主审法官姜楠介绍,快手平台的虚拟礼物打赏功能,是由礼物系统对接微信的支付网关组成。按照微信支付相关实名认证要求,如果微信没有开通实名认证则无法提现,此时“快手”提现订单失败。

  2018年7月常规升级后,“快手”系统在处理失败订单方面出现漏洞,订单失败后提现“黄钻”返回“快手”用户账户,但支付网关没有停止转账请求,还在不断尝试。其间,如果对应微信账号开通实名认证,则资金将从“快手”企业账户划拨至个人微信账户,用户可在未扣除“黄钻”情况下提现。

  被告人谢某等人利用所掌控“快手”账户的直播功能,首先通过“快手”账户互相打赏将对应“黄钻”攒至2000元,而后关联未开通或已注销微信实名认证的账户,反复提交提现申请,并在短时间内开通微信实名认证账户,资金到达微信账户后,迅速通过绑定的银行卡第二次转出、分配。

  了解上述漏洞的部分被告人,在贵州老家招募老乡一起加入:一条由27人组成的租号、打赏、提现、转账、取钱的黑色链条快速形成。

  2018年8月,快手公司进行财务数据汇总,发现用户提现金额和个税数据不匹配、提现金额明显异常后,这一漏洞方被修正。

  法院查明,从2018年7月21日1时开始,到2018年8月2日22时, 12天的时间里,仅谢某一人就通过上述方式收购10组他人账号,累计套取资金125万余元。最终,谢某与其他26人,因盗窃罪分获11年半到1年1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盗窃数额达百万怎么判刑?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盗窃财物价值达到一百万的,就是属于盗窃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犯盗窃罪能判缓刑吗?

  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并且只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因此,犯盗窃罪的,只要具备适用缓刑的条件,就可以判缓刑。缓刑的适用条件如下:

  1、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累犯不适用于缓刑,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