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将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国之重器,民生福祉。近年来,三峡集团把确保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综合效益高效发挥作为崇高使命和担当,运行管理水平不断创造新高度。

两年来,三峡枢纽累计补水227天,补水总量459.2亿立方米,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耕以及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紧张局面;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4259亿千瓦时,安全生产实现“双零”目标;三峡船闸累计过闸20825闸次,通过货运量28774.46万吨。

2020年一季度,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64.9亿千瓦时——疫情之下,逆势增长,取得了电力生产历史同期最好成绩。从三峡电站送往湖北、浙江、上海等省市的绿色电能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值,为这些地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能源保障。面对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三峡集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出大国重器的硬核力量。

以三峡工程为起点,三峡集团践行国家使命,“风光三峡”“海上三峡”“海外三峡”……一个个“大国重器”为国家发展增添动力,为社会发展和民生进步贡献力量。

在海上,三峡集团引领海上风电技术转型升级,一台台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迎风矗立,随风运转。

在陆上,三峡集团光伏电站由点到面,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在海外,三峡集团引领中国产能编队出海,“海外三峡”在推动全球能源革命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宜昌,猇亭江岸已经从原来一处杂乱的煤堆场,化身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滨江“绿屏”和美丽的424公园,为长江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一变化,起因于三峡集团正在实施的长江大保护猇亭项目。

三峡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投入共抓长江大保护这项全新领域、全新事业,克服能力经验的不足,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组建了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五大平台,以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性改善为目标、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探索形成以治理模式、商业模式、合作模式、共建模式等代表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三峡集团举全集团之力全面实施长江大保护工作,实现了由4个城市试点先行,向16个沿江市县拓展合作,再向全江转段、全面铺开的“三个阶段”转换,努力提升沿江城市的水环境质量,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截至2020年4月,三峡集团与沿江省市、区县已签署合作协议共计51份,产业联盟合作单位近100家,已落地项目324个,落地投资总额678.5亿元。2020年全年计划安排新增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600-800亿元,到年底累计落地投资额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从金沙江畔到东海之滨,三峡集团主导建设的共抓长江大保护项目在沿江11省市全面铺开,324个项目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美丽长江图卷。

同时,三峡集团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研究与保育基地,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繁育的长江珍稀特有植物总量约15万株,已迁地保护的长江珍稀特有植物达1006种,约2.4万株。

截至2019年底,三峡集团可控、在控、权益装机总规模1.31亿千瓦,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清洁能源集团的地位,国际国内信用评级和绝大部分效益效率指标继续保持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三峡集团明确提出“到2021年,力争成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集团”的总体目标,以及大型水电开发保持全球引领、新能源开发实现国内引领、在全球清洁能源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等7个分项任务目标,全面开启了三峡集团改革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