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教育,“佛系”生活,來自江南小鎮的數學老師




孫琰


小學青年骨幹教師

小學奧數金牌教師

小升初金牌講師

多年一線教學經驗

數學組核心教研員

家庭教育資深導師


教師格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孫琰老師:“我們家的相處方式挺奇特的,沒啥特別的事兒,

我和我媽可以一個月都不聯繫......”我以為我接下來會聽到一個家庭關係很糟糕的故事。但他接下來說的話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孫琰老師:“中國家庭很多父母,一輩子都在圍著自己的孩子轉。我身邊很多的朋友也是在父母一路的叮嚀甚至意願下長大的。在這種對比下,我家這兩位就顯得相當“鶴立雞群”了。”


我不解的看著他,聽他繼續說。


“我給我們平時的相處方式取了個名字——“心靈感應式”溝通模式。平日裡我們進行的最多的就是眼神交流,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我們就能明白對方想幹嘛。


很多人會經常吐槽自己父母的“啐啐念”。但是我好像從來都沒有過這種經歷。網上不是流行一句話嗎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噓寒問暖這事兒不都是所有媽媽最愛做的事嗎?可你知道我媽怎麼說嗎?”


“怎麼說?”我好奇的問到。


你也是幾十歲的人了,冷暖要自知...


我:“哈哈哈哈哈...阿姨也太可愛了吧。那她最常跟你說的話是什麼?”


“兒子,幫我充個話費唄!”


我:“哈哈哈哈哈...那你爸呢?”


兒子,淘寶上這個玩意兒你給我弄弄...”


從小到大隻要是他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父母基本不會阻攔,會充分去滿足他,充分尊重他的意願。強迫,那是不存在。他說他們家是“佛系”教育,“佛系”生活。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過了二十多年。


就在這樣不停“哈哈哈”的氣氛裡他開始了他的故事。



姓孫名琰。家鄉宜興。宜興是江蘇一個歷史悠久、物產富饒的城市。擁有7000餘年製陶史2200餘年建縣史。先民勤勞樸實,留下眾多文化遺存。位於徐舍鎮的西溪遺址

馬家浜文化時期大型聚落遺址,體現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宜興市物產豐富,所產陶器尤以紫砂最為有名,享有“陶都”美譽。丘陵山區盛產多種名特優茶。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在想,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樣富饒和愜意的小鎮才造就了這樣的“佛系”的家庭呢?我更好奇的是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會是怎樣一個人。


我:“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你自己,會是什麼?”


孫琰老師:“隨性。”


我:“舉個栗子?”


孫琰老師:“我很喜歡玩飛鏢。那年大學畢業的時候,正想著去哪兒。

我就拿了張地圖粘在飛盤上。然後就這麼一抬手一轉,一抬手一擲。是的,擲飛鏢,戳中哪兒就去哪兒。最終,上天安排我戳中了四川。於是我背起行囊就走了,沒有攻略,沒有準備。這一路我去了成都、重慶、稻城亞丁。



我:“學數學的人,好像給人感覺都是做事特別有規劃和條理呀。你不提前做好規劃,不怕途中出現什麼狀況嗎?”


孫琰老師:“數學最大的魅力對我來說不是邏輯思維和嚴謹,而是一切的未知性。對於新鮮的、未知事物的盡情探索。這也是旅行中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你對隨性的理解是什麼?”

孫琰老師不擰巴、本心。我時常看到周圍很多人經常讓自己陷入兩難境地。這還不算,還在內心批判自己。我就在想,命運已經對著他射來一箭,為何他還要拿著這支箭捅自己無數次?”


我:“那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這樣?”

孫琰老師下意識的恐懼、討好、不懂拒絕和接受。人生中太多人不敢說真話,不敢活出真相。就像有的人明明自覺不舒服,也不肯去醫院。人會因為恐懼不敢去面對,被恐懼束縛了手腳,不敢越雷池一步,生生被自己困住。這樣的人就像從未真實的活過。我覺得他從來不是他自己,他只是某個命運的附屬品。”


“再比如很多大人們,他們都太希望孩子聽話懂事,鉚足勁去改變孩子,讓孩子變得世故、討好和虛偽,去換取這個世界上所謂的成功和幸福。你討好他人的時候忘了自己。讓本該有的天真無邪蕩然無存。”


我:“所以你覺得做人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孫琰老師“我之前看過一本書,上面有句話——我們往往低估了任性的美德。對於讓自己舒服些這一點,很多人都太苛刻。就像對於現在很多孩子的快樂一樣,大人們做的太苛刻了。”


我:“能不能任性又討喜呢?”

孫琰老師

“想做自己,還想討別人歡心,這就有點強盜邏輯了。任性忠於自己,也要承擔那份被別人討厭的勇氣呀!”


我:“那你怎麼處理和周圍人的關係?”

孫琰老師當一個人在專注的看自己的時候,是沒有時間與他人產生矛盾的。因為你在時刻覺察自己,這樣的覺察會投射到你手中的事物中,你會將手中事物儘量做好,而他人也會從事物中感受到這一點,這是無形中的鏈接,更是一種信任和包容。”


我一直覺得愛做飯的人是極其熱愛生活的人。他熱愛做飯。有別於其他年輕人的一點是,他竟然從來不吃外賣。每天下班之後不管多累,他都會走進廚房為自己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我問他你不累嗎?他說,就是因為身體累了,所以要好好犒勞啊。身體上再累,靈魂不能累!




不僅廚藝了得,他還熱愛寫作,儘管他是一名數學老師

附孫琰老師隨筆一篇:

這幾日天氣不佳,陰雨連綿,走在路上,那股子風簡直要鑽到骨頭裡去了。感嘆當初要風度不要溫度的時光,現在裹成粽子還是瑟瑟發抖。當真應了那句話:出門要靠勇氣。


也不知怎麼,明明晚上躺進被窩是暖和的,早上卻要被冷醒,感覺哪哪都漏風;每天嘴唇像被刀割似的……前幾日還和同事說笑自己是個報憂不報喜的人,那按理說這事兒該和爸媽嘮叨嘮叨,可電話通了,話到嘴邊兒又咽了回去。這麼大人了,還說些這雞毛蒜皮的事兒,害臊!


想想自己真是可怕,啥事兒都不會和父母說。當爹媽的有我這樣的孩子,到底是該省心呢?還是心累呢?連自己都覺得有些愧疚了,通話記錄裡和父母的通話日期能間隔半個多月。這樣看來,實在是不孝。過意不去,才撥了電話,沒兩下就通了,沒張口那頭就傳來了埋怨,就為了給你包頓餛飩,雪地裡去挖青菜,凍感冒了……我就像一個聽客,電話裡聽著故事,心裡酸酸的。


前日,微信上偶然提起自己想吃餛飩,他們記在了心上。其實和餡的青菜大可以去菜場買了處理好了拿回來,畢竟過條馬路就是農貿市場。可非得說,自己那一方小地裡的菜新鮮,味兒好。才下的雪兒,真的慚愧,言者無意,聽者有心。聽完了故事,才覺得那哪裡是埋怨啊,換了口氣的噓寒問暖才對。掛了電話,心裡盤算,那百來個餛飩,或蒸,或煮,或煎。吃出花樣來,才不負那雙雪地裡摘菜的手吧。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

每個人都在急匆匆地往前趕

他們步履沉重

然而,有一個人卻放慢了腳步

停下來駐足欣賞路旁的美景


北至天津海河,南至雲南麗江

西至山城重慶,東至浙江杭州

他說他的足跡遍及了三分之一箇中國

往後,也將踏上更多的土地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他說如果可以

想做個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的人



說實話我很敬畏能活出真實狀態的人

隨性不是對生活的肆意放縱

而是時刻保持著自己內心的率真

隨性即率性,率性即勇敢

我們也似乎忘了一件事

你生來就不是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的

更無須討好這個世界


放過自己、慈悲自己、愛自己

不再對抗自己、自己跟自己和解

謝謝自己


祝別人健康時先祝自己健康

願別人平安時先願自己平安

祝別人幸福時先祝自己幸福


最後請你大聲說

願我喜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