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还是个穷光蛋,那又怎样?

八月注册头条号。抱着雄心壮志,要拿原创,得青云,开通付费专栏,快速变现,因为我现在是真穷。

进入集训营,听完每一期课程,换照上面教的喜好安排文章,避开该避的坑。一次提审没过,赶文章,争取第二次,再没过争取最后机会。

但事实是,我还是没过原创。其他想拿的也一个都没拿到。而且,很多文章推荐量转发量都特别低。

集训营结束,头条用很委婉的方式公布了结果,告诉大家,没有收到通知就是没过。但是,再怎么委婉,该面对的现实必须面对。

其实我自己早就有不过的担忧,只是自己不想承认。

每篇文章是避了坑,用了套路,但我自己都觉得安排的很生硬,按部就搬在完成任务而已。

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感觉叫了“老师”,就像在学校上课一样。我完成了表面工作,你不给我优秀也应该及格线飘过吧。

事实,没有。头条不只根据阅读量和推荐量,也不看努力的表象,而是考究文章本身的好坏。在人工智能普及、智能推荐的时代,还坚持人工审阅的做法,很有点让我感动。

第一次提审后公布了名单,也给出了每个人没过的理由。我到那个表格,我发现他们的任务量真的很大,而且真的是每个人的都审了,因为我看了很多不过原因,没有重复的。

除了我,也有很多人一次没过,试二次,二次没过试三次,而且在群里问,有没有必要第三次不过再自己提审。头条助教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没有必要了,多半也不过。”

没错,一而再再而三不过提审,不是误差也不是失误,就是文章不好,得认。

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风格和节奏,才可能真正写得顺心,才会得到认可。刻意模仿总会有痕迹,让文章生涩难读。

后来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了一些得青云的优质账号,发现一个规律。他们都不一样,有自己的习惯和风格,但都很优秀。每个人所有的文章都是一个基调,都能看到他们自己的性格,放得开,收得回。

这样的文章让人放松,即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会觉得也许是自己思想还不够深刻没理解,而不会立刻觉得这文章拼的大劣质,作者没有能力把事情说清楚。

很显然,我还是后者的水平,所以不该变现,穷是正常的。我该做的是沉下心来,研究写作,认真实践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而不是怀疑世界不公。

三十几岁的人了,曾经总在各种新闻下充当愤世嫉俗的“键盘侠”,批判他人,批评社会。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连用一篇完整的文章简单表达对于一件事的完整想法都做不到,做不好。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但这领悟也正是我此次参加集训营的最大收获。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穷”,精神穷,物质也穷,需要改变。

写的不够好,练。

看的不够多,看。

心态不够好,改。

我现在还是个穷光蛋,那又怎样?哪里不行,改哪里,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和头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