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期治疗要抓住时机!

  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意识模糊、植物状态等)、运动功能障碍(偏瘫、平衡功能障碍、步行功能异常等)、感觉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减退、麻木、疼痛等)、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二便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以及面瘫等后遗症,最终导致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脑出血后遗症期治疗要抓住时机

  脑出血后的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尽早开展。一般来说,脑出血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神经功能缺损等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需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半年内,尤其是前3个月内,是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切不可忽视。此期如果运用合理的方法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功能障碍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如不注重前3个月内的早期康复治疗,肢体的运动功能可呈现异常模式,出现误用综合征或废用综合征,这些综合征一旦形成再进行干预和修正,不但需要经历漫长的疗程,而且治疗的效果也不佳,将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和负担。

  脑出血后遗症早期该如何进行治疗?

  脑出血后康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软瘫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常说的早期一般是指软瘫期,约为发病后的1个月内。此时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ICU病房进行,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早期床边的康复治疗。

  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可能发生的合发症和并发症,促进患者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防止长期卧床造成的废用状态, 帮助患者早期活动,为后期的功能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

  康复治疗的内容有预防并发症: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或使用翻身床、交替充气床垫等措施来预防压疮;正确的体位放置:避免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对患者后期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呼吸练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翻身及变换体位练习:这是最基本的躯干功能训练之一,应尽早使患者学会向两侧翻身,以免长期固定于一种姿势而出现并发症;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对于软瘫期的患者,应尽早开展四肢被动活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同时还可以床边进行吞咽训练;低频电刺激诱发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气压治疗预防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肩关节保护矫形器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待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可进行站立床训练,帮助患者增加下肢的肌力和稳定性,以及坐位平衡训练提高患者平衡功能。

脑出血后遗症期治疗要抓住时机!

  3个月内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有哪些功能锻炼方式?

  一般脑出血发病后第2个月初至第3个月末为恢复期,此时期的康复又称二级康复,主要在二级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

  此期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包括恢复正常的肌张力、诱发主动随意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提高坐立位平衡功能、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手的精细功能;改善认知、言语、吞咽等功能。同时预防可能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僵硬等合并症。

  康复治疗内容除了继续迟缓性瘫痪期的治疗之外,重点实施以下治疗:通过被动牵伸和姿势控制抑制痉挛;加强患侧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肌力、协调性和稳定性训练等;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治疗,如抛接球、插木棒等游戏性训练;言语功能训练、认知能够和吞咽功能训练等。

脑出血后遗症期治疗要抓住时机!

  对于中晚期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有哪些康复方式可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脑出血后患者的恢复,在前几个月较快,效果明显,6个月后大多数功能恢复变慢,如果在1年以上肢体功能仍得不到完全恢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出现肢体的废用。偏瘫侧肢体功能虽不能恢复,但并不意味患者不能康复。

  中晚期患者可以进行的康复治疗主要有:

  (1)继续进行恢复期的各项康复训练,以进一步改善功能或防止功能的减退。

  (2)充分利用残余功能,对功能恢复很差者,重点是发挥健侧肢体的代偿功能,争取在最大限度内日常生活自理。

  (3)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如手杖、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功能。

  (4)如果有可能,对家庭和居住的小区环境做必要的改造,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条件以适应残障。

  (5)对有工作潜力的、尚未退休的患者,酌情进行职业康复训练,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

  (6)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

  上面介绍的脑出血后遗症的一些相关治疗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如果大家有脑血管方面的疑问,可私信或评论区留言给我,我会抽空为大家免费解答。#健康科普大赛##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