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远洋作战能力极为烧钱,中国海军未来能走多远其实取决于运20

现在的中国海军与过去大不相同,远海、远洋任务越来越多,活动范围已经远比过去更大。尽管我们的海军目前还是远海防卫型海军,但随着海外利益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走向远洋当然也是一种积极的,几乎也是必然的变化。

远洋活动的关键在于后勤保障,那么一般而言海军采用的保障方式很多,包括伴随保障、港口保障、基地保障等方式。海军装备的2艘901型快速支援舰、9艘903/903A型综合补给舰和1艘908型综合补给舰就是伴随保障的主力,其中903系列和908型综合补给舰一直参与着亚丁湾护航任务,以1艘综合补给舰保障2艘作战舰艇的模式搭配,英国简氏防务估计1艘903/903A型可以保障2-3艘作战舰艇在2-3周内不用靠港。

但是维持更大规模的舰队就需要更大规模的补给舰队,而更远距离就需要补给舰队进行接力补给,效率很低,事实上并非主要补给方式。依托基地和港口实现补给才是更为常见的大规模补给方式。目前,中国海军在远距离上主要依靠的是民用港口靠泊补给,相关设施相对简单,选择也较多,可以满足日常低烈度执勤的需要。

护航编队靠港吉布提

当然,如果遇到了中等强度的武装冲突,补给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日常消耗品和油料,还需要武器弹药、关键零部件,同时还可能需要依靠特定的维修设备。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必然是大型军事基地。事实上,在英国海军的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基地核心就是船坞,只有船坞才能提供维修设备,为主力舰队提供作战支持。英国海军典型的海外基地,比如直布罗陀、马耳他、亚历山大、新加坡等,都有可供主力舰维护等大型船坞。

直布罗陀船坞


现代军事基地还有一个必要设施是机场。除了配备航空兵外,很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大型运输机携带物资进行快速补给。因此,对于中国海军而言,需要考虑的海外基地的地点就应该在运-20大型运输机的航程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公开数据,在运载51吨物资时,运-20的航程是5200公里,那么这也意味着,中国如果要真实地维持海外基地,距离范围就应该在5200公里以内。只有一系列基地群的存在才能保障远距离的物资投送任务,而主力运输机的航程就是军事基地群间距的极限。

由此可以看出,维持一支全球存在的海军将多么烧钱,目前我们还不需要也还不能维持海外大舰队的存在,至于是否需要,则取决于我们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和与之相应的对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