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酥——从历代皇家贡品,父母年代的奢侈品,到如今家常小甜品

历代的皇家贡品,父母年代的奢侈品,现如今的家庭小甜品

说起核桃酥,算是老式点心的代表之一了。最早是宫廷贡品,口味具有酥、脆、甜的特点,是南北地区都喜爱的一款传统点心。

相传在唐朝初期,很多贫民百姓离家在外做陶工,有一位农民自己从家里带了一些面粉作为干粮。他将面粉搅拌后放在窑炉表面烘熟,由于此人常年有咳疾,平日里就有食用桃仁止咳的习惯。因此在面粉里又加入了桃仁,这样做出的干粮易于日常保存,久放不坏,而且也非常适合在长途运输陶器的时候充饥。这种方法,在工友之间口口相传,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故取其意,名曰“桃酥"。

之后随着瓷器的运送,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百姓见到桃酥都非常喜爱,询问制作方法,到了唐宝年间,桃酥制作工艺成熟,口感更好,被传至皇宫中,成为宫廷常见的一款点心,后被称为“宫廷桃酥”。

到明嘉靖年间江西首辅夏言去世后,他的后裔逃难到上清挂洲村(今龙头山下),为了生计他们把宫廷做桃酥的技法传承下来,开设店铺,做起了宫廷桃酥的糕点生意,因此这宫廷特色才得已流传至民间,历经百年而久盛不衰!

在以前缺油少糖的年代,建国初期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会买上一包桃酥,黄褐色的牛皮纸或是白纸缚外,上面贴张印花,再以草绳编起来扎口,一包为一斤,一块块的桃酥被包成长方型,一根筷,半根宽,包的很讲究。又酥又甜的桃酥馨香诱人,送礼送桃酥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而现在,爸妈心心念念的就这一口,是对时代的回味。虽然,用料朴素,做法简单,可对于长辈来说,现在再繁多的甜品,也比不上这一口酥香,小小的桃酥,装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承载着美食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没有臭粉的核桃酥,也能保证酥脆经典的口感

传统做法的桃酥需要适当加些臭粉做膨松剂,在加热时释放的大量气体可使桃酥表面形成自然开裂的纹路。

核桃酥除了入口即化的香酥口感外,最深入人心的就是这遍布表面的标志性花纹,传统做法是需要适当加些膨松剂,在加热时释放的大量气体可使桃酥表面形成自然开裂的纹路。而现在家庭制作, 以原材料健康,无添加为主,所以我用了一些苏打粉。

苏打粉的作用

苏打粉是弱碱性食物膨松剂,在烘焙时的作用是,使成品蓬松,小苏打是和酸性材料发生作用,在这个配方中的糖就是酸性材料,少量的加入苏打粉作为膨大剂并且也中和起酸性。

鸡蛋的作用

鸡蛋在烘焙中可以增加风味和营养,其次,鸡蛋也起到乳化作用,加入全蛋的核桃酥比只加入蛋清做出来更酥脆,而单纯的蛋清制作出的口感是比较偏硬的,最后在入烤箱前刷一层蛋液,蛋黄可以使成品出现棕红色的诱人色泽。

美丽的花纹

面团中已经有大量的油脂,所以已经非常的油酥了,搓成小圆球后,不需要太用力,只要将面搓成团即可,用手轻轻按扁后,四周就呈现了自然的裂纹。

表面也有核桃突出的颗粒感,刷上蛋液后,内部组织经过高温的烘烤,释放出的气体,会因为表面蛋液的凝结,向外扩散时,形成标志性的美丽花纹。

宫廷核桃酥——口口酥香

搭配一杯红茶就是完美的下午茶小点,核桃酥用料普通,做法也简单,对烘焙新手非常友好。闲暇的五一假期,可以动手试试,无论带出去和家人、朋友野餐,还是和父母一起回忆旧时光的味道,都是爱心的陪伴。


【配方用料】

低筋面粉210g、芥花籽油100g(可用玉米油等量替换)、细砂糖85g、核桃仁85g、小苏打2g、鸡蛋1个、黑芝麻适量。

【准备工作】

低筋面粉中加入2g小苏打,过筛备用;

烤箱预热180度。

【制作步骤】

1、核桃仁放入烤箱160度烤7分钟,生核桃仁用在烘焙中是没有香味的,因此要先烤熟,激发核桃的香味,核桃酥的风味才纯正。

2、烤好后的核桃仁,降温后放入保鲜袋,用擀面杖敲碎,不要太碎,保留一些颗粒感。

3、将芥花籽油、糖和鸡蛋放入碗中,充分搅拌均匀,使其乳化,混合液看起来像比较厚重的酸奶质地,颜色变浅即可。

4、加入过筛好的低筋面粉和苏打粉,再加入核桃碎,搅拌至无干粉状态即可。

5、分成30g一个的小圆球,放入烤盘。每个之间留好一定的空间。

6、轻轻压扁,四周呈现自然的裂痕,然后在表面刷一层蛋液,撒上黑芝麻装饰。

7、烤箱180度,烤盘放入中层,根据薄厚程度烤制17-20分钟,(烤到10分钟后,需取出烤箱,把烤盘里外颠倒一下)上色满意即可。

出炉后,还比较软,小心的移到烤网上晾凉,密封保存。美味的口感谁都喜欢,可是高油高糖,还是适量而止,多食易对身体造成负担。


Jessica的美食每刻,美食专栏作者、美食撰稿人,喜欢我的原创内容,记得关注、转发、点赞!期待与你分享我多年来的美食心得。我们与食物的美好关系,不应被罪恶感替代,好好生活,享受美食。(图文均为原创,盗图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