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书院开讲啦!新闻导语这样写才能好看

“一篇好文章,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

“我们需要认识到,导语是整篇消息中灵魂般的存在,被称为‘消息的生命’。写好了导语,我们就完成了90%的报道任务。”

“新闻最讲究时效性,我们要想办法找到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可以使‘旧’闻翻‘新’,吸引读者的眼球。”
为进一步提升全体采编人员的新闻素质,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在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11月6日,通辽日报社“青蓝书院”学习讲座继续开讲。邀请了通辽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吴金刚就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进行专题讲座。

吴金刚以《浅谈如何写好消息的导语》为题展开讲座。他说,“好的表现”会让“好的发现”更精彩,有细节和技巧的导语才能撑起“好的表现之妙”。“好的表现”和“好的发现”在于标题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导语引人入胜、身临其境,行文严谨、语言流畅。要掌握一语破的法、化静为动法、拟人修辞手法、数字对比法、速写勾画法、拉近时间法、疑问法等这七种新闻导语写作的常用手法,才能让写作时信手拈来,撑起“好的表现之妙”。

吴金刚还表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导语写作要求也随之提高。写好导语已成为一场硬仗,我们需要主动思考、开拓思维,坚持读新闻并做好同源新闻的对比、新闻导语的对比,从好的消息导语中汲取经验,加以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写出更好的导语、更好的新闻作品。

整场讲座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缜密,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地阐述了新闻导语写作的重要性。聆听讲座的采编人员纷纷表示,讲座很有启发性,今后要多学习借鉴优秀新闻作品的写作手法,善于钻研思考,全力以赴做好各类新闻报道,争取采写更多接地气、带真情、有温度、可读性强的新闻作品。

据了解,“青蓝书院”作为通辽日报社“青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党委重点打造的学习交流平台,以定期开展讲座、业务交流等形式,为报社培养青年人才,全面提升整体业务水平。(记者 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