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中的小人物,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文为历史小密探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张闿,一辈子杀了三个人,一是曹孟德父亲曹嵩,二是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影响了三国初期政治格局。

董卓迁都西安后,关东进入了诸侯争霸混战阶段。争霸的第一阶段就是二袁争霸。袁绍、袁术兄弟分别联络诸侯盟友,争夺地盘。袁绍阵营的盟友有曹孟德、刘表、刘虞等,袁术阵营的盟友有公孙瓒、陶恭祖、孙坚等(刘备是公孙瓒下属一员)。

一、杀曹嵩

陶恭祖是袁术阵营一员,帮助袁术与曹孟德开战,他甚至与阙宣联手,攻打兖州曹孟德。

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恭祖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但袁术阵营面对曹孟德是节节败退,弄得陶恭祖只有设法讨好曹孟德,杀阙宣,吞并其军队。

曹孟德在陈留起兵,其父曹嵩不肯跟随其子,反而避难于徐州陶恭祖处。

193年曹孟德在兖州建立根基后,要接父亲回兖州居住。不料在途中被陶恭祖的部队张闿杀害。

张闿杀陶恭祖有两种说法:

一是陶恭祖授意。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恭祖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兗州,劭兵未至,陶恭祖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二是张闿贪恋其财宝,自作主张杀曹嵩。

韦曜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恭祖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恭祖,故伐之。——《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本人倾向于后者,因为陶恭祖作为老谋深算的政客,杀曹嵩除了引来曹孟德复仇,不会有什么好处。他应该是劫持曹嵩为人质,威胁曹孟德,方才是政客所为。

不管怎么说,张闿更是杀害曹嵩一家,引来曹孟德复仇。

193年~194年,曹孟德两度兵伐徐州。这个收买人心的曹吉利因杀父之仇失控了,滥杀百姓,横尸遍野,直至泗水不流。

初平四年,曹孟德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兴平元年,曹孟德复击谦,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惧不免,欲走归丹阳。

这逼迫得徐州军兵同心协力,共拒曹贼。陶恭祖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和平原令刘备共同来援助。这时曹吉利后院失火,陈宫、张邈勾结吕布叛乱,夺取兖州,断了曹吉利根基。曹吉利被迫退兵,便宜了刘备。194年陶恭祖死,临死前把徐州让给刘备。

张闿的所作所为造成的结局就是:

一)、使曹孟德心理失控攻伐徐州,滥杀无辜,失了徐州民心;徐州军发共拒曹孟德。

二)、刘备占了便宜,俘获徐州民心,夺了徐州,逐渐壮大;尽管曹孟德后来利用吕布、袁术、刘备的三角关系夺了徐州。但刘备政治集团第一部分——中原集团(或故旧集团)构成了,在关羽、张飞等武将上增加了徐州糜竺、孙乾等谋士,刘备的智囊水准极大提高。

二、杀刘宠及骆俊


且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战乱不休,却有一块乐土,就是陈国。陈王刘宠骁勇善战,保土牧民,四方百姓争相投奔。董卓乱时,刘宠自称辅汉大将军,讨伐董卓。

可惜好景不长,陈国夹在袁术、陶恭祖、曹孟德这些军阀之间,四战之地,又物阜民丰,自然受到军阀青睐。袁术这厮便向刘宠借粮,刘宠拒绝。

于是袁公路动了杀心,派一个刺客杀了刘宠及骆俊。

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中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及献帝初,义兵起,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国相会稽骆俊素有感恩,时天下饥荒,邻郡人多归就之,俊倾赈赡,并得全活。后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后汉书 孝明八王列传》

杀害刘宠的凶手是哪个?就是张闿。张闿杀了曹嵩离开陶恭祖后,投奔了袁术。

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后汉书·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陈王宠传》引谢承《后汉书》

张闿杀骆俊造成的后果是:

一)、陈国自此衰落,东汉最后一块乐土并入中原混战格局中;

二)、袁术杀陈王是最后猖狂,人心丧尽,曹吉利趁机攻打袁术,袁公路灭亡指日可待。

而张闿自此在史书上无载,要么死于陈国将士之手,要么死于曹吉利之手。

以上就是历史小密探带为你介绍的一些关于历史的小知识,如果阅读后觉得对您有帮助,欢迎给历史小密探点个关注支持一下。以后历史小密探会给您带来更多关于历史方面的小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