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深圳的影子,却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

苏州的工厂化→电子化→科技化路线很像当初的深圳轨迹,GDP也是一骑绝尘持续狂飙,距离2万亿大关近在咫尺。很多人在谈论苏州是否是下一个深圳,不过笔者认为,即使苏州有朝一日GDP能反超深圳,那也是第一个苏州,而不会是下一个深圳。深圳不论地理位置、发展模式、扶植力度都是一流的,无可复制的。

苏州经济虽强,但与深圳有着本质区别。深圳是市区经济型城市,金融与IT业高度发达,一个CBD产值就能顶的上很多四五线城市的全市GDP;苏州则是县域经济型城市,工厂业发达。但是纵观世界级发达城市,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工厂化经济,更没有县域经济比市区经济还发达的。并且这些城市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金融业都是世界级的,而这似乎是苏州的弱项。

深圳在创市初期就是以民营企业+金融的模式定调,是靠无数外来人口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商业雏形,是不折不扣由国人自己打造的经济框架,绝大多数外企都是在深圳经济已经成型之后才陆续进驻,属于如虎添翼的作用。

苏州则不同,外企对于苏州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苏州是以旅游+外企为经济支柱。直至新世纪初,长三角概念发力,物流业和网购经济进入井喷期时,苏州的本土民营经济才一飞冲天,而且工厂化、作坊化等小微企业占比依然很大。

苏州虽然经济总量已达深圳的七成,但是苏州的写字楼存量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金融业比重只有深圳的六分之一,商品零售业销售额只有深圳的一半。

无论作为游客还是旁观者,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城区。所以县域经济型城市比起市区经济型城市,在城建和商业繁荣度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距。但是苏州的收支比健康度远高于深圳,因此苏州的民富水平未来有望超越深圳,不过这仅存于消费力层面,而这并非衡量城市差距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