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发展(一)

早在数千年前的母系社会,茶便作为药材被先民所利用,只是初时的茶或做药用,或做食用,很久很久之后才被当做消暑解渴,静坐清谈不可或缺的好伙伴。

茶树起源于云南,但茶文化的发展却在巴蜀,巴蜀是最早将茶作为饮品的地区,是茶文化发展的摇篮,清初顾炎武说:“自秦人取蜀后,方知饮茶事。”

饮茶开始于巴蜀,而巴蜀的饮茶起始却没有明确的论断,有说始于史前,也有说始于西周初年,或者在战国中期等等。巴蜀和中原的关系还可以追溯到周朝初年,《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封,实得巴蜀之师,后又将宗亲封于巴,从此巴蜀便成了周朝的藩属国,年年纳贡,其中便有茶。

秦实得巴蜀之后,大批巴蜀之民内迁,同时也将以茶为饮的风气带到中原,开启了数千年灿烂的饮茶文化,饮茶之风但起,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华阳国志》是晋人所写,其中包括了两汉和晋朝的许多情况,据载,在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富贵人家常以茶待客,甚至已有专用的茶具和举办各种茶宴。

秦汉至西晋这段时期不仅巴蜀来的饮茶文化得以发展,也是茶文化自地区走向全国的历史性阶段,同时也是这个时期茶逐渐成为商品经济,全国大大小小的茶园面积扩大,至三国两晋时期,茶产于巴蜀的地区优势已然不再。

晋人尚清谈,各类精神层面的物质在这一时期得到重大的发展,饮茶也迅速成风,风靡全国,至隋唐时,文人雅士,无茶不欢。

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最为蓬勃的时期,第一部茶书《茶经》也在那时诞生,饮茶文化氛围催生了茶经的出现,但是茶经的出现又将茶文化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茶经问世》迅速风靡文人富户之家,如果说之前的饮茶还算不得讲究,还有很多恣意随性之处,对烹饮的艺术还不够重视,那么在《茶经》之后开始重视和讲究起来了。茶的雅致也才越发体现出来。

唐之前,饮茶多以烹饪为主,煮沸后还须加入各种香料之类以混其味,写《茶经》的陆羽明确反对,认为饮茶就该体现茶的本味才是正道,从此一直持续至今的清饮法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

唐朝之前历代并无茶叶税一说,之前的茶主要在高官富户中流通,而唐代,茶已更走进普通人家中,成为家庭必备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的交易市场欣欣向荣,因此,唐中期朝廷开始征收茶叶税,这也是茶叶交易成为国家经济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