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趣闻 | 这种新兴的休闲方式,让你的身心回归自然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下,森林疗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去森林里静心、养肺,变成一种既时尚又健康的生活方式,森林旅游也从游山、看水、赏景向健康养生转变。

那么,你了解什么是森林疗养吗?这种新兴的生活方式你愿意加入吗?今天山趣君就给大家讲讲森林疗养吧!

01

什么是森林疗养?

森林疗养是一个产业概念,它是利用森林开展的健康管理,以“疗”为内核,以“养”为外延。森林疗法便是森林疗养产业的内核,当然光有“核”还不够,像森林观光旅游、森林文化体验以及其他与“养”相关的工作,都可以是森林疗养的外延。

日本人说,“森林疗养”起源于德国,但现有的德国森林疗养资料,又多数来源于日本人著作。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德国的“森林疗法”和日本的并不一样。

德国没有“forest therapy”或“wald therapy”,许多德国人甚至没听说过“森林浴”和“芬多精”的概念。德国有温泉疗法、海洋疗法、克奈圃疗法和气候疗法等四种类型的疗养地,每种疗养地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利用森林开展的健康管理”,但这些活动并不叫“森林疗法”。在德国的气候疗养地中,森林发挥的作用最大,德国人将利用森林步行的疗法称之为“地形疗法”。“森林浴”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据内阁府的一项调查,2007年度约有36%的日本人通过森林浴来调整身心健康。

尽管德国和日本都有利用森林步行促进健康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的目标和手法都存在差异。日本的“森林浴”和“森林疗法”主要是为了消除压力和恢复心理健康,所以森林步行较为缓慢,不产生大量体热,身体负荷较小。德国在森林中开展的“地形疗法”重视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机能,需要依靠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体力和持久力,适用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和非炎症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所利用的治愈因素也不一样,日本看重森林中的挥发成分,强调森林和树木对人体心理和生理的直接影响;而德国主要利用森林中的地形以及光照和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02

森林疗养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目前森林医学已经形成了几个核心证据,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森林疗养能够调节自律神经平衡”。过去因为缺少医学和心理学知识,我们对这项研究结果一直重视不足。其实自律神经与健康关系非常密切,而调整自律神经平衡应该是森林疗养的核心功能之一。

自律神经又称植物神经,它是指无法用人体意识控制的神经,呼吸、内分泌、胃肠蠕动、脏器收缩等功能都由自律神经来掌控。

自律神经又分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交感神经主要用于应对“繁忙”,而副交感神经应对“放松”。通常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保持着绝佳的平衡,所以我们能够顶得住工作压力,晚上也能够睡得香。倘若长期受到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和食物污染等因素影响,自律神经变会失去平衡,我们的身体随之也会出现各种症状。

03

一个人如何进行森林疗养?

一接触自然,很多人都有立刻被“治愈”的感觉,这不是谁刻意传授的,而是大部分人共通的自然价值观。森林中被治愈,这恐怕是人类的本能感觉吧!很多人喜欢自己走进森林,对于这种形式,很难说这不是森林疗养,但如果注意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定能获得更佳的疗愈效果。

//自由地使用五感

我们是通过五感来获得森林的疗愈效果的,所以自由地使用五感,对于提高森林疗愈效果至关重要。如果是特意来到森林,千万不要戴着耳机听音乐,也不能光顾着低头走路,那样对森林疗养来说是最大浪费。

//尽量每天坚持

可能的话,每天都走进森林是理想的,但由于工作等原因,也许这样做并不现实。如果上下班途中在树木多的道路走一走,或是午饭过后到社区公园中转一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多下下工夫也是足够的。研究表明人工的自然具有疗愈效果,即便是很小一片树林,看一看绿色、嗅一嗅芬多精,听一听1/f波动,一样能够放松身心。与森林接触不应该是特别庆典,而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环,定期地获得放松效果,才能够保持良好地身心状态。

//选择人少的森林

如果是利用身边的公园进行森林疗养,请尽可能地选在人少的时间段。人员过多的话,不仅感受不到自然,反而会成为新的压力来源。当然,公园完全没有人的时间段是比较少的,我们强调的是尽可能地人少。比如夏季在早晨7点以前,不仅游客较少,很多公园还能免费入园哦。

内容来源

《森林疗养漫谈II》中国林业出版社

南海龙 王小平 刘立军 周彩贤 马红 等 编著

策划|刘小北

编校|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