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怀柔喜获国家级和市级两项荣誉

 当当当

  喜报又来敲门了

  2019年

  北京水污染防治工作

  评价结果已出炉

  咱怀柔喜获优秀

  2020年10月9日

  怀柔区喜获生态环境部第四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一是生态优势凸显,公众环境获得感和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怀柔区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质量建设首都北部生态屏障,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凸显绿满怀柔、蓝绿交织的生态底色。

  连续五年超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2016年至2020年PM2.5五年平均降幅达14.2%,由2015年的7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32微克/立方米,降幅达54%,绝对值创历史新低,降幅创历史新高;2019年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7-2019年连续三年地表水断面考核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综合考核排名全市前列;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林木覆盖率达80.5%,居全市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指数)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二是推动“两山”成果转化。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呵护自然给予的青山绿水,保护好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积极探索将生态禀赋转化为绿色财富、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质量的科学路径。

  借绿色发展的生态基底、良好生态环境,吸引怀柔科学城、国际会都、中国影都落户前庭,以生态涵养为核心,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紧抓生态机遇,砥砺阔步前行,“科技创新+会议休闲+影视文化”三驾马车共进,进一步弘扬长城文化、满乡文化、民俗文化,全力打造特色精品民宿,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金隅兴发水泥厂转型升级为科技生态谷;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多措并举构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凝练形成“全域发展”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的怀柔两山转化模式。

  从依托生态到提升生态,从生态优美到生态共享,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利互惠、互促共进,推动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赢”。

  三是持续攻坚克难,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制定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定期调度、督查督办、通报考核、专项分析机制,深化一微克和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理。

  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化科技助力,补齐环境短板,在全区建设307台空气质量监测小微站,推广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应用场景;在全市率先开展清理茶炉大灶任务、率先实行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率先推行对施工工地厂区内部硬化道路和进出口周边道路机扫作业,率先推行平原地区机扫全覆盖,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蓝天白云、碧湖净水、繁星闪烁的城市印象更加深入人心。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生态文明成为公众自觉行动。

  拓宽宣传渠道,形成共治合力,展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讲好绿色发展故事,让公众拥有更多优良环境获得感,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信心,使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近年来,中国日报、中国环境报、北京日报、北京新闻广播等10家媒体记者来怀宣传报道蓝天保卫战及大气精细化管理各项措施开展情况。

  《中国环境报》头版以“我们真的是一微克一微克抠出来的”为题宣传怀柔区大气治理成果。

  拍摄《让中国更美丽》微视频,生态环境部微信微博刊登。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怀柔,正在加速构建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一个崭新的怀柔,正在全面开启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来源:怀柔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