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什么我们从不认为里昂是坏人?

1994年诞生了一部犯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尽管有极少数的人说这是一部关于“一个不良少女,一个低智杀手和一个丧心病狂的警察的故事”,但在大多数人心中,这是爱与梦的动人故事。

理想在我看来,就是我自己心里最强烈且隐秘的欲望。受教育观念、社会意识的影响,我们谈及理想时,下意识里会认为是积极的、向善的、非常崇高的,但我们回想自己的过去,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理想一直在变化。

儿时,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发明家、医生、教师,儿时的理想大多是向善的,为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树下理想;到了青年或中年,我们理想从具体的职业变成一种念想,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执念,比如买到一栋多少平米的房子,购得一辆什么价位的车子,娶到在朋友面前颇有面子的妻子。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理想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其实这种理想的转变,并非我们自己心中想要。而是被现实所迫,在面对现实种种时,我们不自觉的会认为,只有那样才是正常人的一生。

《这个杀手不太冷》以人物设定为基点,向我们警示了这样一个现象,使我们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想看一遍。

小姑娘马蒂达家庭不幸,有了遇见里昂的机会,里昂因为是职业杀手,所以才会对马蒂达有片中我们看到的种种。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许有像马蒂达一样的姑娘,但鲜有像里昂一样的杀手;不论是谁,也不管小姑娘马蒂达有多么不良,里昂手上有多少鲜血,我们在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时,始终没有把他两当做是坏人?

试想,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觉得里昂和马蒂达是坏人?

被评为不合时宜的导演吕克·贝松曾经说过,《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一部关于两个孩子的故事。假若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想想我们身边和我们听闻的,犯了错误的那些孩子们,在我们心中是否成为过坏人?

里昂因为和贵族家的姑娘恋爱,失败来到纽约贫民区,为了生存下去,做了职业杀手;马蒂达对家庭的失望,对存在意义的质疑;表面上看来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本质上里昂是受到了歧视,马蒂达受到了宿命的惩罚。

就“歧视”和“宿命”这两点,我们谁没有经历过呢?

张爱玲曾经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相比较影片中的里昂和马蒂达,我们失败多了,怯懦多了;当我们受到歧视和宿命的待遇时,99%的人会选择默默承受,而片中的主人公没有,他们选择了可爱杀手和炫酷少女的生活方式。

哪一个男人不想,像里昂一样手提一个杆枪、盆一个盆栽,身穿风衣走在大马路上;哪一个女生不想,像马蒂达一样穿着超短的牛仔,单一个吊带,忧郁的坐在窗台上等待里昂的归来。

《这个杀手不太冷》演绎了每个人心里,深藏的自我,我们看电影,就像是过了一场美梦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