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草原明珠四子王旗

草原明珠四子王旗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的四子王旗,南面是阴山山脉,北与蒙古国交界,坐落于杜尔伯特大草原上。



有史以来,这里一直是纯牧区。五十年前,这里的老百姓还不能摆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单一的食品、简陋的蒙古包、破旧的辘辘车是当时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九四九年,全旗牲畜头数仅有二十万头,民族工业一片空白。随着历史演变和社会变迁,这里的部分草场被开垦种粮,于是形成了现在以牧为主、农业占一定比例的牧业旗。


到一九九六年,四子王旗家畜头数突破了一百五十万头,年前肉类一万二千多吨,皮张四十万张,羊绒六十一吨,羊毛二千一百多吨,畜牧业已经成为四子王旗的立旗产业,是当地人民致富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也使四子王旗成为内蒙古“十强牧业旗县”之一。

与此同时,这里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草原人民,也与种植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草原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里出产的瓜、发菜、马铃薯、豌豆等,以其质量之优而广受青睐。四子王旗拥有一百六十万亩耕地,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莜麦、豌豆、荞麦、马铃薯、油料等,其中豌豆颗粒饱满、品质优良、走俏市场,马铃薯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年产鲜薯二点七亿公斤,出售商品薯一点四亿公斤。在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零年期间,全旗投入近三千万元资金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使这里农业生产听天由命的境况得到重大改变。


去年,四子王旗获得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达到一点一五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地域辽阔、丘陵起伏的四子王旗,总面积达两万五千多平方公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在已探明储量的四十多种矿藏中,金、铜、锰、萤石、石膏、芒硝等储量达、品位高,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其中,萤石矿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为亚洲第一大萤石矿。乃麻岱石膏矿储量大、埋藏浅、矿体厚,品位含量稳定,是内蒙古境内大型矿藏之一。小南山多金属共生矿属于国家级大型矿藏,富含金、铜、钯、铂、钴等稀有贵重金属,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如今,四子王旗形成了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开发为主的工业体系。但在以前,全旗国有、集体企业确实负债累累、难以为继。进入九十年代后,旗政府加速了企业民营化的进程,不仅使企业重现了生机,而且使职工真成了企业的主人。去年,全旗国有、集体企业无一亏损。今年,四子王旗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改革试点旗”。从一九九四年开始,这里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去年全旗乡镇企业实现产值达五点三亿元,从业人员达一万三千人,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四子王旗还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包括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皮革公司、粉丝厂、萤石公司、石膏开发公司等。


目前,四子王旗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进展。在刚刚过去的七年中,这里累计新修等级公路近 二百公里,延长农村供电线路近六百公里,开通程控电话四千门,城镇居民电话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十七。去年,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一千二百七十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一千九百三十六元,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达到一千九百七十元。全旗牧区中拥有五百头牲畜、年收入三万元以上的牧户有五百一十户,占牧区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以上,说明牧民率先踏上了致富之路。在这里,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商品纷纷进入普通人家,四子王旗的二十一万人草原人民沐浴在祥和、温馨、幸福的生活阳光之中。

记者在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乌兰花”镇的街心广场转盘上,见到一尊大理石雕塑,是一头奋蹄抵角的牛,基座上刻着两个大字:“劲牛”。四子王旗人民以“劲牛”自喻。

如今,这头“劲牛”正在杜尔伯特大草原上奋蹄腾飞!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