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欢喜》,你还能欢喜地做个好家长吗

今天,我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看完了《小欢喜》最后一集。几度泪目,我泪点确实有点低。看这部剧,有很多细节感同身受,因为我家娃也刚刚经历了高考,前几日收拾行囊,第一次离开我们,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三家的家长再次坐到一起聚餐,恍惚中,孩子们相互嬉闹的场景仍在。我在空荡荡的家里踱来踱去,摸摸孩子的书桌,静静地发呆。

方圆说,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100%的,不掺杂任何杂质。孩子们是大学生了,我们如何做家长?

第一,关怀备至,无孔不入型。这类家长,《小欢喜》中英子的妈妈,方一凡的妈妈就是典型的代表,无微不至,打着爱你的旗号,一管到底。大学的家长群里,家长们还在聊着: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妈妈们互享着美食公众号,牵挂着孩子的身体,想着如何给孩子远程提供水果酸奶。爸爸们则煞有介事地讨论,如何进入孩子的学校邮箱,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

第二,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型。英子的爸爸乔卫东就是此类。与前面那些细腻的家长完全相反,这类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甩手掌柜的角色。这些孩子往往是祖辈或者另一半操持着吃喝拉撒,他只在重要场合出现,比如节假日或者家庭聚会,给一个红包来一个拥抱,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第三,宽严适度,春风化雨型。如果非要找一个例子的话,只能是剧中的方圆了。这个爸爸尽管不是一个成功人士,甚至人到中年还下了岗。但是在孩子教育上,他的从容理智宽容还是值得很多家长学习的。方一凡不聪明,学习也不努力,不是一个父母心目中能成龙的对象。但是方圆能尊重孩子的选择,理性地放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在最紧要的关头,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最近,西浦校长席酉民先生在新生开学典礼做了主题为“蜕变”的演讲,借用当下热点“哪吒”形象来类比将要独立面对各种挑战的西浦新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不能一成不变。

孩提时代不妨多呵护,少年时代应该多引导,青年时代可以适度放手,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各种挑战,直面困难,勇于担当,真正找到自己心中那个想成为的“我”。

就像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抗风雨,能赏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