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惋惜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弟弟。他于大明王朝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之际登上皇位,他在位17年,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却无法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北京城破,他没有苟且偷生,而是选择自缢而亡,以身殉国。

少年天子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皇帝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继承皇位,时年十七岁,次年改元崇祯。

剧照:崇祯皇帝


朱由检初入内廷,身边连个自己人都没有,左右守卫都是魏忠贤的马仔,他内心十分害怕,却表现的非常冷静。他分赐食物给侍卫们,还和他们闲话家常,待卫们非常感动,朱由检也渐渐放下心来。

大太监魏忠贤号称“九千九百岁”,党羽众多,权势极大。崇祯顺利登基后,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使得阉党之祸逐渐澄清。

初登大宝的少年天子,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的政治能力。

剧照:魏忠贤


一时间朝中人人拍手称快,所有人都对这位英明少年天子寄于莫大的希望,仿佛大明王朝即将勃然中兴。

勤政好学

崇祯是个以勤政闻名的帝王,明朝不设丞相,国家大小事务全由皇帝一人决断,工作量巨大。


有史料记载,崇祯常常整天整夜的批改奏折,晚上宫女太监们都睡下了,皇帝还在加班。一次,崇祯去慈宁宫拜见刘太妃时,竟然坐着睡着了,醒来后他说,为处理公文、接见群臣,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刘太妃当时就心疼哭了。


剧照:崇祯皇帝


工作狂崇祯每天工作八个时辰以上,在整个大明王朝,也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能跟他比一比。

崇祯还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他博览群书,《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他还令人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随时随地激励自己读书学习。

剧照:崇祯皇帝


当个皇帝累的跟狗似的,不知道他那几十年不上朝的爷爷万历皇帝会不会想骂他。

但天下兴亡并不是由皇帝的勤政好学与否决定的,崇祯勤政至此,却依然做了亡国之君。

勤俭节约

除了勤政,崇祯还以节俭著称,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与清朝的道光皇帝不同,道光打补丁得花不少银子,而崇祯的补丁不花钱,因为是皇后亲手打的。

崇祯平时走路很慢,因为走得快了,里面的破衣服、大补丁就会露出来,皇帝丢不起那脸,节俭也得要脸面啊。

剧照:崇祯皇帝


崇祯不仅自己节俭,还让别人跟他一起节俭,他的皇后也是终年布衣素食。接着他又大量裁撤宫中用度,减少宫女十分之三,自己的膳食开销也减掉一半。

剧照:助崇祯登基的天启帝皇后


有一次,崇祯参加日讲,抬手间发现自己袖口破了,尴尬的不行,就一把捏住袖口,把破的地方藏掖起来。日讲官非常聪明,马上趴在地上山呼万岁:“衣服虽然破旧,皇上您也不必尴尬,节俭是美德,您有俭德呀”。

崇祯一听高兴了,直接把江南织造给撤了,不能因为给我一人做衣服,困我一方百姓。

以身殉国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晚,崇祯帝命皇后自裁,周皇后领旨,回到房间内自缢身亡。然后崇祯又对袁贵妃说到:“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领命拜别,回宫悬梁自尽。崇祯又亲手拿剑刺死了其他妃子。

剧照:崇祯皇帝


崇祯了结了后妃们之后,流着泪对未满15岁的长平公主说:“汝何故生我家!”随后就提剑砍向了长平公主,公主随即倒在了血泊之中。接着崇祯又来到了昭仁殿,亲手刺死了年仅5岁的昭仁公主。

可能有不少人指责崇祯心狠手辣,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女儿。但我觉得当时他没有更好的选择,为了妻女不惨遭侮辱,死,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李自成大军所过之处,无数良家妇女受辱。

剧照: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了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他在绝望中选择了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太监王承恩也随他而去。

剧照:崇祯自缢


崇祯自缢前,在衣服上写下遗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他直到死时还在想着他的百姓。

结语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借剧中人左良玉之口,对这位末代皇帝做了几句评论:十七年忧国如病,换不来天应祖应,换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性命。


剧照: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不是一个昏君,他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做一个千古名君,他为了朱明王朝奋斗了一生,拼尽了全力。只能说他时运不济,“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

崇祯皇帝若不是生于末世,国破家亡身死的结局,则不应该由他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