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立夏,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昨天5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2020年的夏天悄然而至。

“忽驚夏嚮明朝立,便恐春從此地更”


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進入炎炎夏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節,綠蔭遍野,風暖晝長,橫塘新荷,花叢蝶忙。


在天文學中,立夏是夏天開始的標誌,然而不管是如春的北方還是入夏的南方,大地欣欣向榮,植物茂盛如蓬,一如立夏三候中的,候螻蟈鳴,候蚯蚓出,候王瓜生的生長景象 。

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古人附會說,如果螻蟈不叫,意味著地面積水漫溢;如果蚯蚓不出,說明寵妃會奪去王后性命;如果王瓜不生,表明貴族要遭困窮。


逢年立夏,最讓你期待的最是夏日的滋味。

古時候,立夏日有“秤人”的習俗。村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上懸一條凳子,村民輪流坐到凳子上去。司秤人會一面打秤花,一面說著吉祥話。如果是小孩,司秤人就會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意思是說這個孩子長大後會很有出息。如果是老人,司秤人則會說:“秤花一打八十七,老人家活到九十一。”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民間也有“立夏見三鮮”的嘗新習俗。三鮮有“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之分,只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三鮮品種。“地三鮮”常指莧菜、蠶豆與蒜蓉,“樹三鮮”指櫻桃、枇杷和杏子。“水三鮮”主要有鰣魚、海螄、河豚、鯧魚、黃魚、銀魚等,在不同地區有不同說法,但魚始終是水三鮮的主打品種。


在立夏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煮雞蛋的習俗。浙江定海人在立夏這天會煮雞蛋或鴨蛋吃,希望能像蛋一樣肥白健康。關於這個習俗,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傳說:人們曾向女媧娘娘求助,問怎樣才能讓立夏之後食慾減退的孩子強壯起來,女媧娘娘就讓人們在孩子胸前掛上煮熟的雞蛋、鴨蛋或大大的鵝蛋,來驅災除病,保佑孩子吃得香,睡得好,精力充沛。人們還會用各種顏色的線編成蛋套,把煮好的“立夏蛋”放入蛋套當中,掛在孩子胸前。


(圖片來源《時間之書》)


春意了無痕跡,立夏緩緩來臨,睜眼醒來,處處都是夏天的味道。接下來小K帶大家看一下文學作家筆下的夏天!


01

親愛的少年啊,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樹,掛著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甜也有。

-- 玖月晞 《少年的你,如此美麗》

(圖片來源網絡)


02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還在乎擁有什麼。

-- 泰戈爾 《飛鳥集》

(圖片來源網絡)

03

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 汪曾祺 《人間草木》

(圖片來源網絡)

04

同冬天的不穩定的晴朗大不一樣,夏天的晴朗則在地上紮了根,化作茂密的枝葉;雨水滴在枝葉上,並不能損害枝葉的欣欣向榮,整個夏季,晴朗的天氣把它的淡紫色或白色的旌旗插遍村裡的大街小巷,招搖在房舍和花園的牆頭。

--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圖片來源網絡)


05

夏季藍色的黃昏,我踏著田間小徑,腿被麥尖刺得發癢,腳下踩著細密的野草;

我夢想著,腳上感到一股清涼。

讓輕風沐浴我的光頭。

-- 蘭波 《黃昏》


(圖片來源網絡)


06

夢見另一個夏夜,一顆星的葬禮;夢見一閃光的伸延與消滅;

以及你的驚呼,我的回顧,和片刻的愀然無語。

--余光中

07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朱淑真《初夏》

08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王安石《初夏即事》

(圖片來源網絡)


09

梅綠櫻紅春二清,果然立夏見三新。

憐他一點羞光念,也比深宮獻廟真。

--王泰偕《吳門竹枝詞四首 其三 立夏》

10

百憂不到酒三行,萬事盡休棋一枰。

梅子未黃先著雨,櫻桃欲熟正防鶯。

忽驚夏嚮明朝立,便恐春從此地更。

數蝶飛來花寂寞,亂蛙鳴處水縱橫。

--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馬氏山亭》


不必為春光易逝而傷感,也不必為落紅滿地而憔悴。那些在春天中遺失的美好,終會在夏天中以另一種方式償還。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