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类高三学生“最尴尬”,今年能不能上一本,就看最后的冲刺了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随着五一假期的结束,今年的高考备考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想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心里除了期待更多的便是紧张。担心高考发挥不好,担心考不了理想的成绩上不了好一点的学校。

尤其是那些成绩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偶尔受到激励便打算奋发图强可坚持不了两天就泄气,总是眼高手低善于计划却不付诸实际的学生,内心更是慌乱又焦虑。

从一个从教多年的班主任的角度看,这3类高三学生“最尴尬”,今年能不能上一本,就看最后的冲刺了,这3类学生具体是——

1、模拟考成绩一次高一次低,稳不下来

一上高三,几乎每周都有模拟考试,感觉自己都被“烤焦”了,成绩却依旧是忽高忽低每次都不稳定,成绩波动大,内心波动更大。


这时候就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原因,是因为考疲惫了没有去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还是因为每一次考试的考点不同而没考好的一次恰好是遇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或者是因为每次试卷难度不同而导致同学们整体成绩都下降或者上升。

而冲刺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些原因,并利用一次次模拟考去克服它们。最大的忌讳就是不去分析深层原因,仅仅对着表面成绩而盲目的自信或自卑。

2、间接性自信满满,持续性自卑慌乱

相信这种现像存在于大多数同学身上,因为高三嘛,学校甚至班级总是有一些动员大会啊,讲座啊之类去激励同学们。每次参加完这样的活动,内心那个激情澎湃啊,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全身的每个毛孔都充满了战斗力,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来个华丽的转身。或者有可能是因为一次考试成绩有所提高,突然就觉得努力还是有收获的,进而自信满满,告诉自己只要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自己。


然而,不尽人意的是这样的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几天之后那股干劲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周而复始,就一直在这样一个圈里死循环。

所以,冲刺阶段最重要的便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干劲。自卑时可以试着找找自己的优势,以此来寻找自信,为自己打气。

3、不愿意面对眼前的模拟考试,总是眼高手低

我之前带过不少这样的学生,每次考完试,只看一眼成绩也不分析试卷,总觉得自己可以考的更高,然后就一个劲儿的设想下一次考试哪一科一定要考到多少分,总成绩一定达到多少。这样想,却从来不从已经考完的试卷上面找不足,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

对美好的向往与幻想是人类的本能,然而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能说是痴心妄想。可想而知,那些学生不愿意面对眼前的模拟考试而空想成绩,这样只是将自己推向了又一个死循环。所幸,他们及时醒悟。


不可否认,对自己要求高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努力的动力,可是如果不联系实际,一味眼高手低,结果只能是让自己积攒失望,直至自我放弃,彻底绝望。

所以,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立足眼下,先定一个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争取每次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哪怕进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然后继续分析试卷,找不足,定小目标,用这样反复的小目标,去达到一个新高度。

其实高考就像一次长跑,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并非一个简单的结果。

最后的冲刺阶段将会更加考验心志与毅力,我相信,只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好状态,咬牙坚持努力到最后,七月一定会收获甜蜜的美好。因为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认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心中的目的地做铺垫。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高三班主任:把握好最后冲刺阶段,这3类学生有望上一本,利用好最后冲刺的这两个月时间,注意上面提到的问题,鱼跃龙门是你,华丽逆袭上一本也是你。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建议,欢迎评论交流哦。


编辑:碧丝

感谢阅读!文章系原创,版权受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搬运。如果有任何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交流。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