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快進鍵”!52億“硬核”項目建設全力提速

記者 王睿


今年的“五一”假期有些特殊:是10年來“五一”的第一個長假,而且還處於疫情防控階段。在這個“非常假期”,對於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來說,“正是搶工期的好時候,自然不負春光,全速建設!”

  

“中字頭”重點工程6月建成中交


5月2日早晨6點剛過,位於濱海新區千萬噸煉油裝置區內的“天津石化煉油產品結構調整及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現場已是一片繁忙,建設正酣。在緊密排布的鋼結構“叢林”中,塔吊高聳、機器轟鳴、焊花飛濺,4000多名施工人員面戴口罩,各就各位,正在緊張作業……

  

“現在大件吊裝、結構安裝、設備安裝全部完成,裝置框架也搭好了,接下來的重點任務是管道施工。”項目經理徐為新在現場告訴記者,按照工程設計,他們要安裝的管線長216公里,相當於從天津到北京來回的距離,而且管線鋪設涉及地下、地面和空中。

  

“天津石化煉油產品結構調整及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是中國石化在津建設的重點工程,也是天津市工業優勢產業中的重點前期項目,以千萬噸煉油生產裝置和相關係統工程為基礎,新建260萬噸每年渣油加氫裝置、280萬噸每年催化裂化裝置等6套裝置,以及與裝置配套的油品儲運、水、電、氣、風等公用工程改造。總投資52億元,於2018年7月打樁,預計今年6月建成中交。

  

在石化人眼裡,這個含著“金鑰匙”誕生的項目,一落地便自帶光芒。作為中國石化在建的13套烷基化項目群中的重點項目,它不僅是中國石化首個引進、首個批覆採用國外硫酸法烷基化專利技術的項目,也是在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首個將待生酸處理專利技術轉化為“國企技術”的項目。

  

特事特辦開通“綠色通道”

  

自身夠“硬核”,但要“跑得快”“跑得穩”,少不了外力的加持。

  

天津石化環境保護科副科長王冬霞對此頗有感觸。她認為,這股外力來自於天津市有關職能部門。“市裡對這個項目‘特事特辦’、開‘綠色通道’,給了大力支持。”王冬霞回憶,從2018年至今,經她申報獲地方行政審批的項目有18個。


有一次,天津石化2號常減壓裝置的兩個項目,環評批覆要求時間緊,但工程節點也有限制,若拿不下批覆,後續不能辦理開工手續。得知這一情況,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立即協調環評評審單位,環評報告審查從開會到出評審意見只用了10天,趕在開工前下發批覆。而一般情況下,評審過程起碼要1個月左右。

  

“天津開展的‘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也讓我們很受益。”天津石化發展規劃部負責項目資料備案的工作人員劉湘蕾說,這幾年的“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恰恰是項目建設期,濱海新區審批局投資處多次組織專人上門服務,主動減少流程、加快節奏。“比如新建260萬噸每年渣油加氫裝置在加工設計上多次修改,但在審批上,我們只需拿最初的審批件和變更說明就給辦理,這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劉湘蕾介紹,而且濱海新區審批局投資處在地方行政事務中心有窗口,企業可以從網上錄入辦理,然後他們再將紙質原件寄回,既節省了時間,又不用在路上來回跑了。

  

天津石化發展規劃部副部長安煜感嘆:“項目自建設以來,政府一直給予我們資源,在各方面解難紓困,才讓項目順利推進,所以我們更要盡央企責任和義務,快馬加鞭為天津的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記者瞭解到,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天津石化產品結構和質量將得到改善,同時也將提高重油轉化深度和輕油收率,充分發揮煉化一體化優勢;重要的是能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降低焦炭產量,推進油品質量升級,提供更清潔的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