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拜佛许愿时,解决3个疑问,心想事成好运常伴

网上有很多关于烧香拜佛的见解,很多网友都提出了疑问,有3种疑问,让人的确模棱两可,只要解决了这3个疑问,心想事成好运常伴就不再是空谈了。

第一个疑问:烧香拜佛到底有没有用

佛法讲究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很多人觉得这种形式没有用,不如孝顺父母或拿这些钱去行善。在这里我只想说,烧香拜佛这种形式,你只要做了,就是与佛结了缘,机缘一旦成熟,就会遇到佛,遇到被度化的机会。

不仅如此,烧香拜佛的人,自己的内心对佛会生起恭敬心,时间一久,对人恭敬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而习惯自然会改变命运。同时行善积德的理念也会影响到他。古代的香,作为嗅觉的辅助,跟佛教音乐是一样的,都是摄心的,是帮助人安心修行的。

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接触到的,以及自己的意念一时间在烧香拜佛的形式中,都是善的美好的。那么自然会感召同样的事物来到身边。当然烧香拜佛都阻挡不住心念邪恶的人,那是例外的。

由此我们就可以明了,烧香拜佛这种形式的确非常有用,不是没用的。跪拜的动作属于养生的一种方式,在跪拜中内脏得到很多的按摩,这相当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降服了自己的傲慢习气,因为恭敬心是专门对治傲慢的一种修行方式。

第二个疑问:父母不是好人,依然要孝顺么

有的网友提出,父母不是好人,依然要孝顺么?其实早就有楷模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这里父母不是好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疼爱自己孩子,但是本身品行有问题,是恶人。另外一种是本身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没有尽到慈道,漠不关心,狠心绝情。

我们来看第一种,这样的父母,我们身为人子,我们要帮助。既然他爱我们,我们就要让他们更多感受到我们的爱。爱是能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地藏王菩萨如何成就,不就是为了挽救母亲而促成了自己的道业么?那我们的父母如果品行不断,我们早早就放弃了他们,没有耐心帮助他们,是我们为人子做的不足,对他们爱的不够,我们要反省自己才对。

第二种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没有尽到义务。不爱自己的孩子。历史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楷模,就是大舜。他生长的家庭就特别恶劣,已经到了发指的地步。他的父亲,还有继母和继母生的弟弟总是存心要害死他。而他却以怨报德,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德行。

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修行的真正含义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首先我们身为人,要学做人,做好人才能成神成佛。父母做的好不好是他们的事,我们有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是我们的事。不能混为一谈。

更何况如是因,如是果。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好,为什么我的父母对我不好?这其中的因果,当然是自己造作的,佛教讲因果通三世,他如此对待你,一定有如此对待你的前因。所以扪心自问,无愧于心就好。

毕竟今生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你我不能选择的。所谓父母是不能选择的,也是不可再生的。他们在时,我们尚有来处,他们没有了,我们只剩下归途。由此看,无论父母如何,我们要孝顺,只有孝顺我们即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父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个疑问:拜佛有求是错误的么,许愿真的能心想事成么

有的人说烧香拜佛有目的,有求,许愿,发心为公可以,如果存私心,就是错误的。这种说辞显然是荒谬的。我们看到《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他命里无子,命里没有功名,寿命很短。这些通过一生改过行善都得到了彻底改变。而这些愿望都是为自己求的,是私心。

这里就是要如理如法的求。大家开始接触佛教,都是有求的,都是有疑惑的,这很正常,并没有什么不妥。你的愿望不能损害别人,你可以有美好的愿望,前提是不能妨碍损害别人。你想发财,你想做官,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发财,让别人不要发财,别人受穷。你这心就是毒的,自然佛菩萨不会满你这样的愿。

《了凡四训》讲的很清楚,如何如理如法的求。首先就是要了解命运是真实存在的。了解了这个前提之后,就要改变自己旧有的坏习气,改过。多做善事,行善积德。最后就是要有谦虚的心态。把这三件事做好了,你自然会心想事成。许下的美好愿望,就会美梦成真。

烧香拜佛常常出现这三种疑问,只要我们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心想事成好运常伴就不再是空谈。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什么样的心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动。有缘的你,努力吧,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由六字洪名成正果原创,欢迎转载,共修法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