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美女博士获聘教授和博导: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努力学习


9月16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1991年出生的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学校还提供220万安家费和90万的年薪。

28岁美女博士获聘教授、博导的报道迅速在网上传播。引起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李教授的颜值,更是因为28岁博士毕业,直接获聘教授和博导背后的优异成绩。

李教授获得这份荣耀背后付出的艰辛肯定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但努力学习却是我们和李教授都曾接受过的教育理念。

“努力学习”不仅是每位父母的对孩子的期望,也被作为口号时常挂在嘴边。三十年前,农村的孩子想要脱离土地的束缚,努力读书可能是唯一的出路;大山里的孩子想要进入城市生活,努力读书是最符合实际的行为。即便放在现在,努力读书也是阶层上升最快的渠道之一,李教授无疑就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这一点。28岁已经年薪90万,不知把多少人远远的甩在脑后。

比起生活的苦,读书一点都算不上苦。

努力读书是每个人都曾接受过的教育,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失败了,只有极个别的少数人成功了呢?

其中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家庭条件确实不允许,被迫停止,有些是因为应试能力弱,没办法通过,但更多的原因是,我们做不到真正的努力学习,或者说我们不会努力学习。

也许父母没办法完成努力学习的愿望,但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教孩子努力学习,让他们比我们做的更好。

首先,我想说的是:想要让孩子努力读书,与其说是父母给孩子设定的方向,不如说是父母给自己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因为父母想要孩子读书,就是想要让孩子做出改变,而这对于没有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只有父母先做出努力,孩子才能有所改变,朝着父母指定的方向继续前行。

1. 创造适宜的环境,多陪孩子读书

既然父母希望孩子努力读书,就先要给孩子努力读书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

孩子读书的环境不但要安静,也需要父母跟孩子一起读书的环境。就像我们去了图书馆就能安静地读书,在食堂或者KTV这样嘈杂的环境无法静心是一个道理。如果父母在打游戏、看视频,却让孩子努力读书,孩子也会心生不满,不能安心读书。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父母陪孩子读书,还能教给孩子书中的知识,并对书中内容进行扩展,这样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会更大。

2. 学会给孩子提问,教会孩子如何自行寻找答案

父母还应该学会给孩子提问题,引导孩子思考。父母做任何一件事,背后都希望有成就感,孩子读书也是如此,他们希望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但更希望通过这种知识来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所以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父母就需要切实提出一些问题,指引孩子思考,同时教给孩子如何寻找答案,这样孩子就能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满足感。

比如,当孩子学习了物理知识中的电学问题,那就可以试着让孩子修一下家里的手电筒,或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连接一些简单的开关。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操作,可以指导孩子通过书中系统性的内容,了解基本原理,再查询百度,查找具体操作步骤。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对这门学科都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学习也就不再需要父母拼命督促了。

3. 跟孩子一起设定目标,并进行任务拆解

​孩子愿意努力读书之后,很多父母就觉得任务完成了,剩下的就靠孩子自己了。然而,孩子有了读书的意愿,只能算是目标走出了第一步,还有很重要的任务需要父母跟孩子一起完成,那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父母、老师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不然就会……然而这些话在孩子那里,接收到的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威胁,听多了就成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有些老师或者有教育背景的父母好一些,他们会告诉孩子:要学会学习,再学习。但却没人告诉自己,到底该怎么学习。

关于如何学习,我们后面可以再开一章专门讲,父母不但要教孩子努力学习,更要教会孩子学会学习,这里提供一个父母跟孩子一起做的事情:设定目标,并进行任务拆解。

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父母就需要引导孩子努力朝着目标继续努力,但目标不能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长期大目标。孩子确实需要这些长期目标,但更需要知道自己今天下午干什么,晚上做什么。孩子不知道这些长期目标该怎么进行拆解,但父母却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能力,来帮助孩子把长期目标拆解成一年、一学期,甚至一个月的中期目标,再对这些中期目标进行细化拆解,拆解成一周或一天的小任务。

让孩子参与进目标的拆解过程中,不仅能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任务计划书,更能教会孩子如何一步一步完成长期的大目标的方法。

当孩子有了这样一份小任务书之后,他们每天需要做的就不再是记得努力学习,而是知道今天我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接下来半个小时我要做什么题,看什么书,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执行起来更加方便,效果也会更好。

其实,无论是给孩子设定努力读书的目标,还是其他父母希望孩子完成的任务,不能仅靠父母的一句口号或者一则命令就实现,而是需要依靠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父母应该学会蹲下来,体会孩子的心情,理解孩子的困难,跟孩子一起制定计划,面对未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实现更加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