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谈」国考取消作文,申论改革路在何方?

毋庸置疑,国考是整个公职类考试的风向标!国考的考试改革,直接影响了省考、联考的考试方向。比如,2014年国考申论开始由2.5个小时变为3个小时,山东等地也纷纷跟进;比如,2015年以后国考开始考察人文情怀,科技的人性化、政策以民为本、城市发展注重人文意义,省考联考也开始关注有品质的发展、有价值的人生、有幸福感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考怎么改革,省考就怎么跟进。

2020年的国考申论,是大变革、大创新的一年!当2019国考副省、市地两套试卷开始关注基层治理、农村发展的时候,我就曾写道:2019年试题的基层化导向,要么是命题人的“滑铁卢”,要么就是国考基层化的“风向标”,但到底为何还需要看2020年的命题思路。这不,2020年国考申论着实是“亮瞎”了所有人的眼。仅以2020年国考市地级考题为例:

(一)根据“给定资料1”,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

(二)“给定资料2”反映了乡干部小雷在窦家梁村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谈谈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邻区有关部门准备到锦林区学习考察,了解“智慧锦林”综合平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特点和运行情况。如果你是锦林区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份情况介绍提纲。

(四)如果你是沙洲市市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分别梳理三个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近期,S省开展乡村治理先进典型评选工作。M市打算推荐莱康村参加评选,如果你是该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写一份莱康村参评的推荐材料。

如果用一个词定义2020年国考申论,那肯定是——务实!如果用一句话概括2020年命题趋势,那无非是——反套路之所以说务实,是因为无论基层治理的话题选择,还是题目问题的设定,都极尽结合社会实际,极尽考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实操能力。之所以说反套路,是因为话题选择不再宽泛而非常具体,2012年以后不再出的对策题不但重出江湖反而大幅提高,取消作文却又更贴近基层工作。

所以,未来申论考试趋势如何?我不敢妄自断言!但至少未来的复习,我及其同行们肯定会越来越重视对乡村振兴、基层发展与治理的关注,肯定会越来越侧重机关实操能力的培训。说的直白些,就是我以前在政府办做秘书时的日常工作:调个研,开个会,学个文,写个稿,发个言,办个事……换言之,从本质看趋势:公职类考试是选拔机关工作人员的,那么机关工作人员需要什么能力,申论就应该怎么考察。申论就应该着重考察待人、接物、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足矣!从这个角度来说,2020年随后的国考、省考、联考,甚至是事业单位考试,都应该要跟上这个节奏!

不过我仍旧有个疑惑:国考连续两年(2019、2020)考察基层话题,到底是彻底的命题改革,还是为了契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任务,抑或是命题人被辅导机构押题逼疯后的无奈选择,这就不得而知了……

然,不吐不快!虽然我没有质疑命题人的资格,但我却有发表个人观点的自由

——我并不认同2019、2020年国考的命题改革!关于这个观点,我曾经在《怎么看待、怎么写好申论文章——兼与某出题人、阅卷人及资深老师商榷》(点击标题即可阅读)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

首先必须明确,申论本质上是公职类选拔性考试,所以,公务员工作需要什么能力,申论就应该怎么考。而作为社会管理者,如何正视、分析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才是根本。从时代背景来看,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阵痛期的矛盾不可避免,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因此,申论考察的话题都有共性:

国家级公务员近乎最上层领导,他需要把握大方向,制定大方针。比如2015副省,他考虑的不是怎么发展,而是科技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不能忽视网络叫车让老年人打不上车了,不能忽视手机购票让农民工买不到票了。科技发展的道路必须更加人性化才行。省级公务员是中间阶层,他要考虑的不是应不应该发展,而是如何发展。比如,2015年A,依法治国是国家战略,你就贯彻战略要求,做好某项工作就行,即农村的普法工作。对于三支一扶、选调村官来说,作为最基层的人员,就不要扯淡了,踏踏实实开展工作就行了。

基于上面我的狭隘观点,我还是觉得:国考应该侧重考察思维的开拓、理念的创新、观念的引导、智慧的提升、情操的滋养;省考应该侧重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对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对执行力的全面考察、对实干精神的弘扬;选调、三支一扶等类型的考试,就是进村的,就安心考基层话题和三农发展就得了。有没有道理?可行不可行?只是鄙人一家之言。我知道某些命题人是可以看到“滴水成公”的文章的,烦请参考一二。

回归到实用层面,也就是备考层面。大家千万不要觉得,今年的国考就是取消了一个作文而已!今年省考、联考到底考什么话题?省考联考考不考作文?省考联考有什么新的改革?我们未来的复习该有何侧重?虽然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反套路,重能力;轻理论,重实用”!

其实,我从三年前就想,公考辅导应该改革了!分什么国考和省考,分什么笔试和面试,分什么这个省份和那个地区,就是那些能力,就是那些方法,就是那些内容,全国各地的命题也不过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而已。但是我也洞然:我不知道按能力模块培训是不是最好的,但我知道它肯定是不会被市场接受的。为何?因为学生“要的是葫芦”,你教他栽秧、锄草、打药、施肥,他耐不住那急性子、坐不了那冷板凳、受不了那苦差事。

如果你觉得我讲的有道理,欢迎细思一二;如果你觉得我是在纯粹胡扯,可以一笑而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