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桂香村僅一字之差的這家北京老字號糕點店的點心您吃過嗎?

說起北京的老字號糕點除了三大香,稻香村,桂香村,稻香春之外,還有百年義利,桂順齋,富華齋餑餑鋪等,街頭巷尾之前陸續和大家分享了新街口南大街,在護國寺小吃街對面1916年建店的桂香村,和稻香村僅一字之差的這家北京老字號糕點店的點心您吃過嗎?離崇文門花市清真寺不遠,天津清真糕點老字號在北京的唯一一家分店桂順齋,北京清真朋友肯定熟悉,北京除了稻香村,義利外,還有家清真老字號糕點鋪桂順齋您吃過嗎,和南城槐柏樹街百年義利店,生產小時候春遊標配的蠟紙維生素面包的百年義利被擠到這兒了?這三家老字號糕點店,各有千秋,各有看家的“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鏈接,看街頭巷尾的美食測評。

今天街頭巷尾給大家帶來的是同屬於清真糕點店,和桂香村一字之差的北京桂香春糕點店。雖然桂香春沒有桂香村的歷史久遠,但在北京南城也紮根了三四十年,從之前在真武廟路西的大店到現在在西便門外居民樓底商的小店,一直以國營老店的姿態和自己的方式生存著,承載著多少人的青春記憶。

從西便門外大街往北走,馬路邊,如果不知道的話,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居民樓底商的這家桂香春,離西便門外公交車站很近,19,78,42路車都到,這是現在全北京桂香春僅存的一家店鋪,再有牛街超市裡還有一個櫃檯,經歷三四十年的沉浮,在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桂香春以她固有的姿態頑強地生存著,記得之前桂香春在離復興門地鐵站不遠處,真武廟把口有家大店,那時候很多人從復興商業城逛完出來,總是要溜達到桂香春買點糕點,那家大店同時還經營著熟食,品類挺多的,而現在這家小店只有糕點和果脯之類。

門口南側摞著很多盛放糕點的白色塑料盒子,原來在真武廟那家大店和稻香村一樣屬於前店後廠,現在看這種佈局,肯定不能滿足於前店後廠了,但一切還都是老國營的感覺。北京城市發展很快,像這種小時候副食店感覺的商鋪很少了,有懷舊情結的小夥伴們可以來西便門這家店看看,以免日後如果這條街整治的話,店面也許就沒有了。

門臉質樸之外,店裡也有些簡陋,空間不大,左右兩邊分別是櫃檯,迎面是一塊大鏡子,牆上散佈著各種用電設備的線路,服務員都是上了年歲的大叔大姐,穿著國營店的白大褂,剛進店會很熱情地詢問買點什麼?桂香春經營的是清真糕點,大多用黃油或者香油做成,所以一進門就能聞到一種糕點特有的油性味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糕點之外,還有果脯,山楂糕,果醬,酒水之類。

他家有很多用山楂做的京糕,保鮮膜包著,要多少切一塊,小時候買京糕都是這樣,酸酸甜甜,很滋潤,不像有些山楂糕特別硬,京糕梨絲,原來餐桌上的常客,去火促消化,爽口又解膩。我個人還真不太瞭解桂香春的“看家菜”是什麼?求推薦。和朋友一起過來,她只是簡單買了江米條,20一斤,這個不錯,不像百年義利的江米條那麼甜,很酥脆。麻醬條我幾乎只要去糕點店就會買點,北京人的胃是麻醬給的嘛,就喜歡吃那個味道,甜鹹口,不膩。他家的薩其馬是純白色的,點綴著山楂糕,非常軟,不是那種硬的,但是太甜了,還有點粘牙。

門口貼著新到店的食品,綠豆糕,鮮花餅,果丹皮,沒有花哨的裝飾和宣傳,只是打印出來的紅紙黑字,一如桂香春自己的風格,進店的客人也都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以前在真武廟把口那家店,趕上過節,他家還會推出節令食品,那時候總有人排隊購買,元宵,月餅,年糕之類。不知道現在這家小店還會不會售賣節令食品。這樣的國營老店,只能說希望在經營上多花點心思,與時俱進,在商海大潮中不要被淘汰,能夠一直保存下來才好。

各位吃友,桂香村,桂香春您分得清嗎?西便門這家桂香春您來過嗎?有沒有關於桂香春的故事要講呢?歡迎留言,喜歡街頭巷尾今天分享的北京唯一一家桂香春店鋪的朋友點點關注,點點贊,我會不定期發佈探店信息和美食食譜,謝謝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