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杨玄感的末路逃亡,杨家七子战死沙场,杨积善杀兄又自杀

此时不过大业九年,从杨广能够二征高丽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威望并没有完全丧失,身边也都听从于他,这个天下还是他杨家的天下。

这个时候杨玄感站出来造反,其实和那些农民起义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杨玄感造成的影响其实还是很大,一个上柱国的后代,一位被皇帝杨广信任的大将军,一位尚书省,这样的大臣,直接造反,其影响比农民起义要大很多。

只是结果却和农民起义一样,最终都会失败。

面对大隋将军宇文述的追击、面对大隋将军屈突通的围堵、面对东都樊子盖的死战、面对大隋将军卫玄的步步紧逼,这就是四面楚歌,困兽犹斗了。

杨玄感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还自比项羽,如今倒是和项羽的遭遇差不多,四面都是敌人,他只有一路逃亡的结果。

兵围东都还没有几天,连城墙都没有攻上去,结果就遇到了后面宇文述的追兵。

迫不得已只好撤退,想要绕过东都洛阳攻打关中的长安,算是采取李密所言的中策,以此来达到战略上的转移。

只是,这攻打洛阳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作为大隋的大都,就算是皇帝杨广带着人去东征高丽,这国内还是有着不少大军镇守。

如今兵围东都结果遇到了隋军的大军追击,只好被动撤离,可是在战场之上一旦被动,那就很有可能永远失去了战机。

前来追击杨玄感的大军之中,就有柴绍。

因为在东征高丽的时候,柴绍带着四万人马直接攻破了辽源城,也算是战功显赫,被皇帝杨广嘉奖了一番,如今更是官升一职,并且担任平叛大军中的将军。

与此同时,身在东都洛阳的李秀宁其实也在军中。

在得到柴绍留下来的书信,知道杨玄感会造反,并且要攻打洛阳的时候,李秀宁就在准备,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

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李秀宁,迫切想要在这一场战争中,拓宽自己的见识,并且亲自上战场。

想要进入军队其实不难,在樊子盖和杨玄感大战了几天之后,洛阳城内的守将兵力就不足了,一旦继续拖下去,东都迟早会被杨玄感给拿下。

就在樊子盖、骨仪等人着急的时候,柴家的人找到樊子盖表示愿意派遣柴家的两百家将参与守城之战,共同保卫东都的安危。

面对如此好意,越王杨桐、樊子盖等人如何不高兴,连番大赞柴家世代忠诚,简直就是忠心耿耿啊!

如此,李秀宁也就成为这两百家将中的一员。

而李世民也有学有样,直接拜访骨仪,表示李家也愿意派遣家将参与守城,包括他自己也会亲自上城墙守城,国家危难之际,他作为大隋的唐国公之子,岂能因此而畏惧躲在城内?

有了柴家和李家的这种表现,一下子让城内的一些权贵等,也都开始派遣自己家的家将出战,共同保卫东都。

这也是为何,杨玄感攻打洛阳却久攻不下的原因。

等到杨玄感撤离了东都之后,柴绍也和李秀宁还有李世民会和了。

一身红色铠甲再加上红色的披风,带着头盔、骑着战马的李秀宁的确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倒是李世民,似乎经历了这一次的战争,眼神变得更加有神韵了。

“怎么样?没有受伤吧?”

李秀宁摇摇头,回答道:“有柴火保护,我一点儿事情都没有,倒是夫君你,憔悴了一些。”

北方的天气比较恶劣,再加上柴绍担任攻打辽源城的主将,这刚拿下辽源城没有多久,就因为杨玄感的事情,紧急撤退,如今是紧赶慢赶总算是咬着杨玄感叛军的尾巴到达了东都,这种赶路方式,如何让人受得了?

“无碍,只要是你们安全就好,如今杨玄感撤离东都,必定是要攻打长安,不过他已经是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了,你们也见识到了战争是什么样,就不要继续追击杨玄感大军了,以免被人发现。”

李秀宁现在很听柴绍的话,看着柴绍多少有一些舍不得,毕竟两个人都差不多半年不见了。

“夫君,你也要注意安全。”

李世民倒是不太会担心柴绍的安危,毕竟柴绍的武力他可是见识过,不说天下第一,最起码不会在这种追击敌军的战场上有意外。

等到李秀宁和李世民离开之后,柴绍也接到了来自皇帝杨广的命令,加速追击杨玄感,他要让反叛他的人碎尸万段。

只不过在杨玄感反叛之后,这些隋军似乎并不太想要一下子咬死这位能够公然造反的隋朝大臣,或者说,几位将军开始有意无意保存实力。

结果杨玄感也是一个只知道打仗,却没有太大的大局观的人,先是听信了李密之言,直接攻打洛阳,最后洛阳打不下来,就听信李子雄的话,开始分兵,然后被大隋几位将军分为攻之,只得狼狈西逃。

这西逃的路上就遇到了一伙儿百姓,说弘农宫里面有很多粮食,并且守备不是很多,可以先攻打弘农宫,然后以粮食来召集那些流民和义军,接着用这些兵力攻打长安。

杨玄感还真的就听了!

亲自带领大军攻打弘农宫,结果发现这弘农宫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打了几天没有打下来。

因为后面的追兵将至,杨玄感只好带着人继续逃亡。

从举起大旗之后,好想就没有打过一次真正的大胜仗,攻打洛阳失败、攻打临清关失败、攻打弘农宫再一次失败,士气已经低迷到了极点。

面对已经追上来的大隋大军,杨玄感只好被迫在董杜原摆下战阵,企图做最后的抵抗,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大军士气太过低迷,最后只剩下几百人跟着一起逃亡。

当逃亡到了葭芦戍的时候,杨玄感的身边只有十几人。

“今乃是玄感对不住你们,本来见到昏君无道,天下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所以便有了想要推翻昏君的统治,却不想,昏君大势还在。

你们走吧,脱下这身战袍,躲进农户家,以后想要做什么,都可以。但是有一点,不可作奸犯科,知道吗?”

杨玄感身上带着伤,再加上一直逃亡,如今已经没有太多体力了,直接坐在了一个大石头上,对着面前的十几人说道。

几位战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有一人直接上前对杨玄感深深施了一礼,之后放下兵器、脱掉了铠甲,便钻进了丛林中。

其他人见此,也就跟着做了。

只剩下杨玄感和杨积善兄弟二人,望着大好河山,久久无言。

“我杨玄感一生无愧于人,只是因心中一己私欲便拖累了兄弟们,是我这个大哥没有做好,对不起你们。

积善,大势已去,大哥活不了。”

杨积善哭着说道:“不,大哥,我们逃吧!脱了战甲,当一个山野之人,找一个谁也找不到我们的地方,隐姓埋名……。”

杨玄感直接打断了杨积善的话,说道:“我杨玄感岂能是那种苟且偷生之人!”身手一拍杨积善的肩膀,“杀了我,积善,我不想让那些大隋战士杀我充功,更不想遭受杨广的侮辱!”

“不!我做不到,我做不到!”杨积善哭着连连摇头。

杨玄感坚定地说道:“你做得到。”

然后亲自拔出杨积善腰间的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积善,对不起。”